2011-12-31 10:31:00 来源:
“我向全体党员保证,在任职期间把大樱桃产业发展到2000亩,力争在未来5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达1万元的目标。”正在发表竞职演讲的大学生“村官”薛丽丽一语刚落,便引来一片叫好声!
这只是曲沃县农村“两委”换届的一个小场景,像这样发表竞职演讲竞选村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官,在曲沃县一共有34名,其中有10名成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从脚底板练起
在正式启动全县农村“两委”换届工作之前,曲沃县委就要求7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必须和所辖村的每名大学生村官“一对一”见一次面、谈一次心,鼓励他们扎根基层、“从脚底板练起”,积极竞选村“两委”主干。同时,县委出台鼓励优秀大学生村官“从脚底板练起”的“三优先”特殊政策。“三优先”,就是竞选上农村“两委”主干的大学生村官,在县乡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在乡镇副职出现空缺,需从大学生村官中配备时,优先考虑;大学生村官出于参加竞选的需要,可以打破地域界限,在服务地、原籍或其他条件成熟村,优先选择参与“两委”主干竞选,实行异地任职。
到群众中拜师
尊重群众,到群众中拜师,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前提。多年以来,曲沃县在133名大学生村官中广泛开展了“比素质,争做学习群众的表率;比创新,争做解放思想的表率;比作风,争做联系群众的表率;比贡献,争做推进科学发展的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培养了一大批身在农村、心融群众、求智于民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史村镇郇村大学生村官崔旭,是一位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所学专业和农村工作不对口,工作起来有些费力。开展“四比四争”活动后,崔旭在村里拜了两位师傅,一位是擅长小麦育种的村主任范振杰、一位是擅长种植大棚蔬菜的崔长青。现在,崔旭早已不再是当年“五谷不分”的小书生,他要讲起小麦育种和大棚蔬菜管理,连县农业技术中心的专家都十分佩服。从群众那里学到了“真经”,2010年崔旭带领群众发展了600多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了数十栋蔬菜大棚,当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就增加了2000多元。在今年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崔旭经过“两推一选”,以高票当选为郇村党支部书记。
在锻炼中成才
大学生村官能否成才,关键看是否在农村经过了长期的实践锻炼。基于这样的考虑,曲沃县推出了大学生村官“一村一策”成才计划,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锻炼成才。吉许村的大学生村官杨旭就很有感触,他任职的吉许村外出务工当建筑工人的农民很多,但是仅限于零零散散地打短工,没有自己的团队。“一村一策”成才计划推出后,杨旭想利用自己做过建筑公司项目经理的特长,把群众召集起来,组织成一个劳务团队。他的想法很快就得到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的支持,组建团队、外出找活、规划工期,从县上到镇里开了“一路绿灯”帮助杨旭实现自己的“梦想之旅”。为帮助杨旭解决一些业务难题,县上还专门从城建部门抽调了一名工程师当他的“帮带”联系人。和吉许村相邻的焦庄村的党员群众看上了杨旭是个“好苗子”,在村党支部换届前他们向镇党委联名上书要求杨旭“异村”到焦庄村竞选党支部书记。在焦庄村,杨旭以两轮全票的优势当选为党支部书记。无独有偶,北赵村的大学生村官薛丽丽也是大学生村官“一村一策”成才计划的受益者,她利用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在北赵村引导群众发展大樱桃300亩,亩产值可达2万元,被群众称为“小专家”。在北赵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她以高票当选为党支部书记。(通讯员 侯军 亢志勇 史建荣)
【责任编辑: 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