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台小麦春季管理意见

2012-02-24 09:39:00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为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小麦,搞好全年小麦生产,日前,我市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重点,出台了《临汾市2012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组织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做好技术、物资服务工作,确保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
《意见》指出:全市麦田一、二、三类苗比例大致为3:4:3,其中:一类苗面积110.8万亩,总茎数80-95万,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5-7条;二类苗面积156.1万亩,总茎数65-80万,单株分蘖2-3个,次生根3-5条;三类苗面积95.7万亩,总茎数45-65万,分蘖0-1个,次生根0-2条。由于去年秋播期间降水量充足,底墒较好,另外在1月19日—2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达3.8毫米,目前麦田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在16%以上。
针对苗情特点,《意见》强调:今年小麦春季管理坚持因地、因苗、因时分类管理的原则,旱地小麦以控旺稳壮为主,水地小麦应管理措施前移,促弱转壮,构建壮苗群体结构,促进个体稳健生长。一、抓好镇压划锄。早春麦田镇压是一项控旺转壮、提墒节水的重要农艺措施。旱地麦田一定要顶凌耙磨镇压,浇过冬水的水地小麦,只要地表不湿黏也要轻耙。对长势过旺麦田一定要在返青至起身期多次镇压,以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防倒伏;对播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破除坷垃,避免冷风倒灌伤根伤蘖。镇压的同时可结合划锄,一般应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二、因地因苗分类管理。1.旺长水地麦田的管理。适时划锄和镇压:“顶凌期”划锄,可去除封垄干叶,使麦脚利落,光照充足,促进小麦早返青;在返青期和起身期镇压,能控制地上部生长和过多分蘖的发生,调节群体,是控旺促壮的好措施。镇压应选在晴天中午进行,寒潮来袭适应停止镇压,以免伤苗。喷施化控剂:对于旺苗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前后喷施多效唑、壮丰安等化控药剂,以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降株防倒。适当推迟追肥浇水时间:对早播旺长麦田,因冬前植株营养体生长过旺,抗寒力差,水肥消耗过大,春季易由旺转弱,如果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可在起身期浇水,并亩追施尿素10公斤;如果群体在80万以上,可在起身后期至拔节期追肥浇水。对播量偏大的旺长麦田,个体弱,群体大,春季可适当蹲苗,将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期。2.晚播水地弱苗的管理。对群体偏小、个体偏弱、播种偏晚的水地麦田,要先划锄,提地温、促赶队。适时追肥浇水:没有冬浇弱苗田,苗小蘖少根短,土壤翘墟,应在平均气温稳定到0℃以上时,尽早用中小水灌溉,塌实土壤,切忌大水漫灌,防止压苗、淹苗。浇水后,应及时中耕锄划保墒,破除板结;浇水时亩追施尿素5公斤,促进小麦早发根,早分蘖,促弱转壮。已冬浇的弱苗田,应在平均气温稳定到3℃以上,表层土壤化冻后,及时中耕锄划,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发育,促苗早发稳长。并在返青后期增量灌水60立方米/亩,追施尿素10千克,促使小麦稳健生长。3.晚茬麦管理。只要墒情尚可,一定避免早春浇水,以免因浇水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而延缓麦苗生长发育。对于群体较小的晚播弱苗,春季追肥应分为两次,第一次应在小麦返青期趁墒开沟追施氮素化肥,不要浇水,以促进分蘖增生,适当扩大群体,为保证亩穗数充足奠定基础:第二次在拔节期,肥水齐下,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对于播种时已增加播量,群体适宜,只是叶片数少、根系发育差的晚播弱苗,根据地力水平、群体大小及发展趋势,决定在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浇水。4.壮苗水地麦田的管理。壮苗田管理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地力水平较高的麦田,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地力水平一般的麦田,在拔节初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未冬浇的水地麦田应尽早春浇,以沉实土壤,促进次生根生长下扎。5.旱地麦田的管理。旱地麦田应在早春进行镇压划锄。镇压与划锄相结合,压碎土块,弥合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展,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顶凌耙耱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对于晚播或缺肥弱苗田,趁早春土壤返浆或雨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肥,每亩追尿素5-6公斤;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中配施磷酸二铵,促弱苗转壮苗。三、科学预防早春冻害。早春冻害是我市早春常发灾害,防止早春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灌水。若一旦发生冻害,就要及时进行补救:抓紧时间追施肥料: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2—4级高位分蘖的成穗率。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及时中耕,蓄水提温,能有效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小麦受冻后,及时叶面喷施天达2116、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明显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四、及早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小麦生长期间的病、虫、草害,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也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各地应针对当地易发生的病虫草害特点,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及时综合防治,以免形成危害。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