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之路 农民致富林下经济

2012-03-26 15:54:00 来源:

村民段保兴手拿山鸡蛋高兴地合不拢嘴。记者 郝海军 苏亚兵 摄


走进山西省洪洞县龙马乡塾堡村的一片杨树林,便可见一大群以前只在动物园内才能看见的禽畜在护网内唧唧呱呱叫个不停。该村支部书记陈侯子领我们沿着林间道路前行,林中景象令人震撼:一排排高大杨树下,成群的七彩山鸡、珍珠鸡正在争食……据陈侯子介绍,眼前这样的场面并不是小小一片,光龙马乡这一片,就有三四千亩,各种禽类十多万只。
陈侯子告诉记者,眼前的杨树林都是近七八年间种下的。在此之前,这里都是农民的耕地,种植玉米、小麦,2004年前后,杨树价格高市场好,一些农民改种杨树,后来他们慢慢摸索在林下种植各类食用菌,但效益不好。后来他们去西安考察了一趟,回来的时候就把野鸡引回来,引回来以后发现这个野鸡鸡蛋市场价格特别高,而且很少,然后又从河南引回来珍珠鸡,珍珠鸡的毛一斤能卖一百六十多块钱,四十五天就可以卖一次,养到3个月就可以开始拔毛了。短短两年时间,随着这些农户从林下经济中尝到甜头,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进来,自发成立合作社,退耕种树,并渐成规模。“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形态,林下经济实际上是循环经济在农村、农业上的实践。大片的树林,提供了清洁的空气和虫子、草等天然食物,鸡鸭的粪便也肥了土地,有利于杨树的成材。”陈侯子说。
该村村民段保兴是林下特色养殖的第一批实践者,也是最大受益者。“我家养了2000只珍珠鸡,每只珍珠鸡每年共拔8次毛,也就是45天拔一次。这2000只鸡,除过饲料等投入以外,一年下 来就有10万块钱的收入……”村民段保兴扳着指头,笑得合不拢嘴说。塾堡村约有2000余口人,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该村干部想方设法引导农民发家致富,他们先后引导群众发展经济林3000多亩。今年,他们又加快了林下特色养殖步伐。在塾堡村,和段保兴一样在农业转产中受益的村民多达150余户,每户年收入均达50000元以上。
据了解,这些在林下放养的野鸡生的蛋一颗能卖到1.5元,现在有七彩山鸡3万余只,光卖鸡蛋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村民们还成立了农村合作社,计划发展产、孵、售一条龙,再带动农家乐、农业旅游光等一体化发展,将产业链拉长,这样效益就更加可观了。
近年来,龙马乡党委、政府以建设“生态之乡,绿色龙马”为目标,依托丰富的杨树林地资源,围绕“历山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塾堡村和新庄村为中心,辐射南马驹、北马驹等7个村,规模达9个村一万余亩,建设林菌、林草、林药、林菜五种模式的特色品牌林下经济区。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七彩山鸡养殖基地4000余亩,涉及塾堡村、新庄村两个村,贯通循环圈8公里,建设基地防护围网30000米、场地200个,引进七彩山鸡、珍珠鸡、绿壳蛋鸡等7个品种10万余只,已经成为华北最大的山鸡养殖基地。
临行前,村民们高兴地告诉记者,依靠信息和科技转产,他们已找到了新的发家致富之路。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