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笔者来到位于蒲县黑龙关镇的寨子村,从大路驶进村口,就被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迎接,村子传统的广场被修建一新,并添置了新的健身器材,为老人和孩童提供了一个休闲锻炼场所,村里卫生室、农村便利商店、农家书屋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是蒲县实施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后带来的新变化,该县8万农民提前一年享受到这一实惠。
蒲县位于吕梁山南端西麓的黄土残垣沟壑区,农村人口占到8成,分布在9个乡镇的93个行政村、530个自然村,他们大多村属于窝铺山村,地理条件差,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仅农村街巷硬化就是一个大工程,为何要提出“两年任务一年完”的目标?缘何能在短短一年内就超额完成?笔者走进蒲县,亲身探访该县在新“五个全覆盖”工程中的好做法。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双管齐下”
该县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县、乡、村、组、企千人大动员,吹响了奋力实施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的进军号,多次专门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及四套班子联席会议,就此项工作进行专门研究和强力部署,制订出台实施方案,成立工程领导组,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工程施工期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困难较大、条件较差的村庄现场办公,一线解决问题。县四套班子领导身体力行包联乡镇责任制度,蹲在前沿、督查指导。县直各部门、属地企业与乡镇农村开展“结对子、大帮扶”活动,交通、供销、教育、文体、人社等主要实施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深入到全县所有的村庄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按照“一村一张图”的要求,突出重点、密切配合、整合资源、分步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密切配合,不仅加快了建设进度,而且提高了覆盖村的质量,让当地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见到了实效。
资金+质量+作风“三项监督”
为了打通资金的“瓶颈”,该县一方面倾力开源,通过采取“政府投、社会筹、工程队垫、企业助”的多元化融资手段,充分整合各方财力;另一方面积极节流,确保把每一分钱花到刀刃上。同时,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及时拨付补助资金,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并积极争取上级款项支持。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该县实行“一村一规划一图纸、一村一审批”制度。首先确立项目法人,搞好规划设计,完善招投标或议标程序,建立健全施工合同、安全合同和廉政合同,真正做到“计划不落实不开工、简易设计不落实不开工、质量监督手续不落实不开工”。同时制定落实质量监管制度,严把“三关”,即严把施工队伍关,不合格的队伍坚决不要;严把材料进场关,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要;严把质量检查关,不合格的质量坚决不过关。
在作风建设上,蒲县各级各部门大力发扬“5+2”“白+黑”的工作风格,科学调整计划,合理安排工期,把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个月甚至每一周、每一天,环环紧扣,循序渐进,为如期、优质、全部完成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目标任务提供了保证。该县定期举行工程进度汇报会,召集各乡镇和职能单位一把手如实汇报工程进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摩视察,并召开现场推进会,对各部门打分排队,总结表彰。县电视台专门开设专题栏目,及时播报工程进展,取得了良好的推动效果。
非凡举措促进“五大成果”
笔者从蒲县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领导组办公室了解到,该县农村街巷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店、农村文化体育场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已实现全覆盖,两年任务一年完成或超额完成。该县9个乡镇93个行政村街巷硬化572.21公里,建成117个便民连锁店,完成80个行政村的图书及音像资料配送任务,村级文化活动场所需完成93个,建成60个农民体育健身场所,适龄农民参保人数达到41693人,参保率达100%,全县9251名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领取65元养老金,从2011年秋季开学起,该县职业中学学生567人,共减免学费、住宿费、书本费91.3万元,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部兑现。
该县县长闫建国表示:“今后将结合我县的实际状况,出台更加有效的办法措施,把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管护好、利用好,予惠与民、造福与民,充分地、长久地让广大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通讯员 辛耀恒 宜文静)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