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农业鼓起侯马农民钱袋子

2012-04-27 08:24:00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士斌 崔选荣)4月13日,侯马市凤城乡河东村香菇大户邱玉山正忙着组织工人从大棚里采摘香菇,准备发往太原等地销售。
河东村是晋南远近闻名的香菇种植基地,村民邱玉山自2001年开始种植香菇,在他的带动下,全村香菇种植户已达到80余户。目前,全村发展大棚189个,占地160亩,引进地栽黑木耳、鸡腿菇、双孢菇等6个新品种,推广香菇工厂化制菌、反季节栽培、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形成了香菇年产量达50余万公斤,年产值620万元的食用菌产业聚集地、产品集散地,产品畅销省内并远销湖北、河南、福建等地。如今,邱玉山和乡亲们种植的香菇亩产值由原来种植小麦、玉米的1500元增长到15000元,翻了整整10倍,香菇已成为该乡村民们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
在侯马,像河东村这样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有10个。
在“精”字上做文章 农业效益成倍增
侯马市人口稠密,土地面积少,农民人均只有一亩三分地。如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他们在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上做文章,让农民鼓起钱袋子。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60元,同比增长15.3%,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601元高出2759元,稳居全省先进行列。
“侯马农业的出路不在‘多’,而在‘精’。我们要让每一寸耕地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成为农民致富的聚宝盆。”侯马市委书记马彪这样认为。
2007年,侯马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强力打造区域性精品农业示范中心战略,按照“整体规划、突出产业、连片建设、集中打造”的原则,先后实施了“6531”和“8613”农业产业化工程,推进种植、养殖业结构调整,建设精品种植园区和现代农业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精品、特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格局。
张村办小里村村委会主任孙建忠,组织党员干部到太原清徐、陕西渭南等地参观学习后,解放思想,大胆尝试,2008年10月发起成立晋南娇葡萄种植合作社,最初只有5户社员,现已发展到163户,引进葡萄新品种“早黑宝”、“斯维特”、“金手指”等,带动全村农户种植优质葡萄1600余亩,每亩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2009年注册了“晋南娇”商标品牌,2010年被省农业厅授予“示范合作社”,2011年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去年,合作社硬化600米道路,建成500米长廊,一个集设施种植、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旅游、亦农亦乐、有机生态于一体的现代生态精品农业园雏形初现。
乡乡有园区、村村有产业。目前,侯马市已建成新田乡南西庄绿苑科技示范园区、凤城乡河东村香菇种植基地、高村乡利华山药种植园区、张村办观庄荷香园千亩节水莲菜种植开发园区、上马办上森养殖等10余个精品农业园区,发展设施蔬菜9130亩,水果1.19万亩,中药材68亩,食用菌350亩。
在“特”字上下工夫 八仙过海显神通
土地、道路、资金等“瓶颈”问题往往制约着园区的发展。为此,侯马市政府和各乡、村积极协调,先后为各种植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土地8472亩,用于发展设施农业。对于被流转土地的农民,在征询企业和农民本人意愿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到园区从事劳动。这样农民每亩土地每年不仅可以有500元的流转收益,每月还有1300元的工资收益,既提高了土地集约化经营和规模效益,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山西富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坚持走“产、学、研”并举、“种、养、加”并重的发展道路,联合荷兰瑞克斯旺(中国)种苗公司、山西农科院、山东农科院规划建设的上阳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总投资1.8亿元,拥有占地50亩的工厂化育苗车间和1万平方米的集约化育苗中心一座,年产各类优质果蔬种苗500万株,发展欧官、五彩西红柿、白茄子、绿茄子等稀特蔬菜大棚3000亩,500亩有机蔬菜示范种植区,300亩规模化生态肉牛养殖区,100亩新品种推广实验基地。该公司实行“企业+合作社带农户”的组织形式,所占土地全部来自上马办东阳呈和上院村,同时,吸收当地农民120余人参与园区的生产和管理,带动800户实现年均增收1500元。
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侯马市给予了企业和农户不遗余力的支持。尽管财力有限,2011年市财政“三农”方面支出达到2.64亿元,同比增长36.6%;为全市发展大棚蔬菜的合作社和农民协调贷款1908万元,落实贷款贴息111万元。目前,全市共有规范化龙头企业20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个,年销售额33210万元,年利税3064万元;全市通过国家认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面积8250亩,有效绿色食品认证14个,农产品市场准入QS认证8个,GMP认证1个,著名商标1个,专利产品4个,规模化特色养殖基地10个,带动农户34760户,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400元;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86个,实现了全市78个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
发展观光农业 农民市民都参与
清明节小长假,在侯马新港服装城做生意的程先生,开着私家车,带着老婆、孩子来到位于市郊的新田乡郭村“开心农场”自家的菜地,拿起锄头锄地松土、拔草,一边享受田园风光,一边体验劳动的快乐。
“您还在QQ农场偷菜,偷烦了吧,想不想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现实版农场,尽情享受一下‘抬头看蓝天、低头闻土香’的惬意生活呢?来吧,朋友们!‘郭村田园绿色生态农场’将会实现您的梦想!”2011年9月,侯马贴吧里的一条广告吸引了数以百计的城里人前来报名。这是郭村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举措之一,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
郭村“忆江南”生态园“开心农场”设在郭村南浍河滩地,一分地的年租赁费500元,一亩地就可以租5000元,村里免费提供农家肥、种子、水、电、工具,城里人利用周末假日,带着家人到自己的菜地里种菜、锄草、浇水,体验农家生活,感受“种地”乐趣,在劳动中享受快乐、感悟生活。晚上回家,还可以带上新鲜无公害绿色蔬菜。这种方式,除和孩子一起来体验劳动的乐趣外,同时,给孩子一个农耕体验的认知机会,给老人一个回归田园的温馨回忆。目前,已有50多位城里人前来租种。为了凝聚人气,村“两委”采用村民入股的方式,投资500万元,正在完善农场的配套休闲设施,兴建滑沙场、攀岩、蹦极、窑洞、水上乐园、生态食堂、采摘观光等一批项目,将500余亩浍河滩地建成集吃、住、玩、乐、游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游园,给村民增收再打造一个平台。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精品当头,同领风骚。截至目前,侯马已形成农村服务业专业村8个、蔬菜种植专业村15个、干鲜果种植专业村4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6个、畜牧养殖专业村6个,“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其中,郭村的仓储业、南西庄的专业市场、垤上村的商贸和旅馆业、常青村的物流和搬运业、小李村的葡萄、上平村的苹果、卫家庄的中药材、西赵村的奶牛养殖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发展特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径。
2012年,侯马市将进一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因地、因时、因品制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统一规划实施一村一品、几村一品、连片建设,加快形成集群式、板块化推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