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着力推进小杂粮产业进程

2012-07-27 07:59:00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今年以来,我市在狠抓小麦生产安全的同时,将小杂粮生产作为保证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重点来抓,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工作思路,精确规划,精密部署,精心指导,强化培训,全面提升全市小杂粮产业发展步伐。目前,杂粮各类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精确规划,实施区域化布局。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全市已形成了东山的谷子,西山的杂豆,高寒冷凉区的马铃薯、荞麦,平川水地区复播大豆、丘陵旱地区的甘薯种植格局,今年共创建了7个优质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即洪洞县秦堡优质大豆生产基地,浮山县米家垣绿色谷子生产基地,吉县东城优质杂豆生产基地,乡宁县枣岭优质绿豆生产基地,蒲县薛关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隰县寨子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汾西县勍香优质荞麦生产基地,带动全市110万亩杂粮生产健康发展。
精密部署,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今年以来,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夏粮增产。为了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稳中有增,全市狠抓了杂粮作物生产,4月9日全省振兴杂粮产业电视电话会议后,市、县层层建立组织机构,成立杂粮生产领导组、专家顾问组、技术指导组,周密部署春、夏季播种工作,分片下乡入村督查指导。浮山县成立了由农业、供销、财政、农机等部门组成的杂粮生产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农委牵头,涉及乡镇配合实施,确保了播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精心指导,加大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多年来,市县两级围绕杂粮生产,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试验示范。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适宜本区域种植的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千方百计扩大了种植面积。今年,我市将试验示范作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措施,使全市杂粮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和示范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全市共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41项,规范试验18项,示范推广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3%。
强化培训,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围绕杂粮生产,市县两级采取组织专家到会训、技术人员专题训、骨干农民集中训、示范农户现场训、广播电视定期训、集市贸易街头训、实体服务当面训的方法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技术培训,重点培训县、乡技术干部、优质基地和重点示范区农民技术员,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旨在推进全市杂粮的标准化生产。据统计,在今年的优质杂粮生产上,全市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06期,印发科技资料94.2万份,受训人数达33.7万人次,仅市技术站印发《优质小杂粮栽培技术》宣传材料达5000余份,开展了两次大型技术培训活动。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