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希望的沃土

2012-08-17 08:37:00 来源:

田野里,一眼望不尽的辣椒,犹如一片红色的海洋;荷塘中,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莲花带露迎风,翩翩起舞;温室内,一颗颗娇艳欲滴的西红柿,像红灯笼一样点缀着农民火红的日子;山坡上,硕果累累的万亩核桃林承载着农户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
这不是一幅风景画,而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进军现代农业基地的实践报告。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曾经的国家级粮棉基地县,襄汾县没有躺在曾经的成绩簿上求稳守成、停滞不前,而是针对自身存在的特色农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立足实际,提出了“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三化引领”转型跨越的发展思路,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路子。
规模化引领分散经营向集聚经营转变
在襄汾县沿汾河7个乡镇的万亩丁村白莲基地,像曹小奎这样,靠种植丁村白莲发家致富的农民成百上千户。而这仅仅是襄汾县农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规模化是现代化的前提,是有效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组织化程度和综合效益的基础。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县长程明温对此深有感触。
据了解,襄汾县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攻方向,引导农民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全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重点培育了丁村白莲、赵康三樱椒、奥格姆食用菌、景毛黄瓜、襄陵西红柿、官滩红枣、尧京葡萄、陈郭设施蔬菜、荀董中药材9个万亩特色产业园区。其中,万亩丁村白莲产业园区累计投资1.83亿元,莲菜总产达到3万吨,产值突破1.2亿元。同时利用万亩荷塘秀美风光,精心打造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燕村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今年7月成功举办了首届荷花文化旅游节。尧京葡萄产业园区正在全力打造全省最具影响力的庄园葡萄酒生产基地,计划2015年之前发展葡萄园1万亩,带动酒庄年产5000吨葡萄酒,实现年产值3.85亿元。
    产业化推动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2011年,秋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民种植各类蘑菇1500亩,实现营销收入950万元,纯利润180万元,户均增收5万元。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大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引领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副县长杜许堂一语破的。
近两年来,襄汾县致力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探索和建立了“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市场”的现代农业新模式,扶持天美食品、三盛合等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6个,总产值突破4亿元;建成了县农贸市场、县农副产品营销网站和4个乡镇有形市场;出台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10项政策,搭建银企投融资对接平台,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投资力度,极大地调动了企业改扩建的积极性,全县农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组建了襄汾县新供合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宽了全县农产品销售渠道;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全县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609个,注册资金3.5亿元,辐射影响农户3.2余万户。
    品牌化助力低端营销向高端营销转变
襄汾县赵康镇是华北地区三樱椒生产第一大镇。自1996年规模发展至今,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以上,产品远销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该产品于2008年通过无公害基地认证,2010年通过国家级三樱椒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如今,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襄汾县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化建设,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出了“金田园”、“天美”等一批农业品牌,在周边区域占有了一定市场份额;加大了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力度,完成了“丁村白莲”、“晋襄红”三樱椒等农产品的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茶树菇、尧禾小麦等农产品的无公害认证,全县农产品认证总量达到42个。为了鼓励企业创建品牌,襄汾县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国家驰名商标”、“山西省名牌农产品”、“山西省著名商标”的农产品,给予3万元-30万元的资金奖励,鼓励和引导农产品走品牌化营销之路;同时,组团参加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博览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推介展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各类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初步形成了以“丁村白莲”为龙头,“惠圆”面粉、“田嫂”粉条、“晋上一品”玉米粉、“真猛”辣子酱、“襄圜”脱水蔬菜、“秋喜”茶树菇等为重点的农业品牌体系。
巍巍塔儿山顶,一轮朝阳喷薄而出。望着尧京葡萄庄园里新栽植的20多万株葡萄苗和酒庄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县委书记王国平踌躇满志:我们要用2年至3年的时间,把襄汾打造成全省优质农产品基地,全省最大的莲菜生产加工观赏和中药材家种基地,华北最大的茶树菇、三樱椒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生地营销基地,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基地的成功转型。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