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2014-05-23 10:11:09 来源:

退沙办许村位于霍州市西北端,古代民居瑰宝朱家大院位于村庄中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全村共有耕地1500亩,人口1986人,党员60人。近年来,许村党支部努力践行为民宗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围绕“建设幸福美丽新许村”的目标,与时俱进谋求产业转型,矢志不移整治人居环境,千方百计改善民生,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

强宗旨——把群众放在第一位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推进农村工作的最大动力。“这几年,许村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我们有一个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根本在于我们能够始终做到心里装着群众,扎实服务群众”,许村党支部书记朱全娃说。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许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把提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农村稳定发展等作为活动的主要目标。活动中,他们注重查找和解决不关心群众冷暖,责任心不强,落实惠农、惠民政策缩水走样,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弄虚作假,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10名村干部、60名党员全部行动起来,采取干部包片、党员包户的方式,“推门上炕”促膝座谈,切实了解实情,了解民意,查摆农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党员朱闹红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村干部的作风确实变了很多。以前农村党员很少学习,现在经常在一块学习交流,对党的新的方针政策了解得更清了,方向就更清晰了。原来好多干部不想管事,怕惹事,现在不躲事,不怕事了,群众找干部更好办事了。”

党支部一抓,班子成员一带头,“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大大加强,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大为振奋,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这是很多村干部的共同感受。

兴文化——树起文明新风尚

许村,是省级文化古村。村子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定居生活。村里的古代民居朱家大院,形制壮丽,构思精巧,堪称古代民居的典范。村里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有锣鼓队、秧歌队、有传统庙会以及罕见的地灯谜宫展。

“文化,是农村发展进步的灵魂。近年来,我们许村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秋记说。

一进村,只觉得一阵清风扑面,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德孝文化一条街和廉政文化墙。几年来,在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文化设施上许村可以说不遗余力:投资36万元建设了村民文化健身广场;投资5万元建设了灯光球场;投资20万元修建了文昌阁;投资15万元修建了丰乐亭,新建了德孝文化一条街;投资5万元在全村主街道均安装了路灯;投资70多万元,硬化街道23.86公里,新修下水道3.5公里;投资1.5万元修建垃圾池36个,成立了8人环卫队,配备了垃圾车1辆,实行干部包片、党员包户责任制,做到了每天清扫、定时清理。

“村里有锣鼓队、秧歌队和篮球队,每天清晨和傍晚,村文化广场内有打球的、跳舞的、还有健身的,很是热闹。”退沙街道办党建办主任蔺顺义深有感触地说。

在党支部的引导下,许村的文化事业日趋兴盛,整个村子文明和谐的气息日渐浓厚。

“目前我们正在申报国家级文化古村,并积极寻求国家政策和社会资金支持,对朱家大院进行保护修缮和旅游开发”。对下一步的文化建设,许村的干部充满了信心。

惠民生——让群众享受真实惠

“要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必须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让村民享受真金白银的实惠。”朱全娃和他的干部们在努力践行着这一承诺。

利用紧靠108国道的交通优势,许村建设了商贸一条街,积极培育餐饮业、汽修业、运输业等主导产业。目前全村有饭店28家,汽修洗车10家,便利超市5家,客车货车50多辆。同时,利用本村区位优势,引进了投资3000万元的洪昌肥业有限公司。仅此几项,即可安排本村劳动力就业达500余人,村民在家门口即可赚钱。

在惠民实事上,村里也不断拿出实招:对考上一本、二本的本村学生每生奖1000元、对考上重点中学的本村学生每生奖励500元;对本村小学教师实行奖优罚劣制度,对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方面给予支持;对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及60岁以上老人等弱势群体在春节前给予救助。

朱秋记介绍,今年,我们还计划建一个老年人供养中心,让村里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搞一个引水工程,让四亩川400亩旱地变水田;建一个800亩核桃种植基地,为村民建起绿色银行。

明天,许村民众的日子会更加红火。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