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疾控中心专家:夏季这些病 您得防着点

2019-07-09 09:09: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夏季,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高发,如何预防这些常见病?近日,记者走访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科、地方病防控科、公共卫生科的相关专家,为市民介绍一些夏季高发病的防治知识。

  “夏季是手足口病、痢疾、疟疾、黑热病等肠道传染病和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每年5~10月为肠道传染病流行月份,高峰在7月和8月。”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科科长尹保行说,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水源食物、环境容易受污染,是各类传染病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在夏季是繁殖高峰期,它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易污染水源、食物,使人得病。

  据了解,肠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那么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尹保行说:一是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二是各单位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运动;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把质量关,切不可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三是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应生熟分开;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

  此外,蚊媒传染病中的疟疾和黑热病也比较多见。市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控科科长王黎说,疟疾是常见的蚊媒传染病之一,民间又叫“冷热病”“打摆子”“发疟(yao)子”,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传染病,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三种, “寒冷、高烧、出汗”是疟疾发作症状的“三步曲”。疟疾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疟疾的病人和带疟原虫的人。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预防疟疾最好的方法是防止蚊虫叮咬,也可服预防药进行预防。治疗间日疟最有效的药物是氯喹和伯喹。

  蚊媒传染病还有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是患者和病犬(癞皮狗),通过白蛉传播。5~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潜伏期—般为3~6个月,最短仅10天左右。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进行性脾肿大,轻度或中度肝大,全血细胞减少和高球蛋白血症,或有鼻出血及牙龈出血等症状,以葡萄糖酸锑钠治疗为主。

  除了肠道传染病、蚊媒传染病外,食源性疾病也不可忽视。据了解,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异常病例。

  市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梁红云说,预防食源性疾病要做到: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食品;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防止交叉污染;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疾控专家提醒:市民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蚊媒传染病以及食源性疾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家庭成员同时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应在去医院的同时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当前各级疾控中心加强对夏季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各大医院均开设了专门的肠道门诊,要求做到逢泻必检,决不允许漏诊一例腹泻病人。市民应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发生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发现周围有类似症状的人应劝其主动就医或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