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中心医院:走近鲜为人知的病理医师

2019-07-25 08:53:2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在市中心医院,有一群活跃在幕后的医生。

  他们不是侦探,却要抽丝剥茧、探明真相;他们不是法官,每天却要为疾病“断案”……他们工作的地方就像黑匣子一样不为人所知,他们是疾病的最终诊断者,被医学同行称为“临床医师的军师”。他们就是病理科医生。

  日前,记者走进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揭开了“病理医师”们的神秘面纱。

  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7人,主要从事临床外检工作,专为疾病尤其是肿瘤患者的诊治提供最可靠的诊断依据“金标准”。自建科以来,医院病理科相继开展了多项新技术项目,不仅满足了本院临床疾病诊治的需求,同时还承担着周边县、市医院病理技术支持及疑难病理会诊工作。

  在医院,所有手术切除的标本都要被送到病理科,有肿瘤性的、炎症性的,还有一些明确有传染性的……早上9点以后,被浸泡在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里的各种人体活检组织就会陆续被送到病理科收发室,工作人员必须对送检标本与申请单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为每一个标本编上独一无二的病理号,用于全程各步骤的实施核对与监控。

  从接收标本那一刻,活检标本就开始进入科内工作流程,标本被送往取材室,在一个类似于砧板的操作台上进行标准化取材。取材对医生的要求很高,须熟记人体各个器官的系统解剖及肉眼特征、不同肿瘤的肉眼表现,这样才能精确找到病变部位,并麻利地切成小于1.5×1.5×0.3厘米的组织块。取材时,福尔马林的味道,经常会把低头查找病变部位的病理医生熏得满眼是泪。

  取材结束,取材医生需要把标本毫无差错地放到包埋盒里,按号排队进入脱水机,标本在脱水机里至少需要12个小时的组织处理,再经过石蜡包埋、切片、漂片、摊片等十几道工序,呈现出来的才是诊断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的2—3微米的病理切片。

  每一张病理切片的镜下形态与结构并非完全相同,为了精准判断,病理医生只能把显微镜从40倍调到100倍,从100倍调到400倍……除了人体各部分的组织学必须烂熟于心,每天还需要在书籍中一点一点寻找诊断线索,必要时还要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临床特点及影像资料去伪存真。

  从接收标本到发出病理报告,通常需要3—5个工作日,若碰到疑难病例或组织钙化及骨组织,可能会花费更长的时间。当然,并不是每张切片都需要经过如此繁杂的工序,术中冰冻切片全部过程就要求在半小时内完成。每接收一例术中冰冻,病理科都会上演一场“速度与激情”的碰撞。术中冰冻需通过病理医生快速准确的病理诊断,手术标本一经取下就会以最快速度送达病理科,由病理医生找到病变部位取材,并根据组织脂肪含量以-20℃到-40℃的温度进行冰冻切片。诊断医生需快速仔细阅片,做出“冰冻诊断”。

  病理科最后关键的一步是为疾病下“判决书”。一份病理报告包含肿瘤组织类型、级别、大小、浸润、转移、分期等,几乎涵盖了肿瘤所有的细节和必要特征。“判决书”并不好出,良恶一字之差所产生的医疗后果就会截然不同。但病理诊断不只是“非黑即白”,肿瘤除了良性和恶性以外,还有“灰色”地带,介于良恶之间,有的肿瘤在现有的医学条件下尚不能很好地辨别是良性还是恶性,只能用风险度高低来描述,风险度高的复发和转移率高,反之则低。

  正如该院一位负责人所说,病理科医生对待每一份报告都如履薄冰,诊断必须谨慎、谨慎、再谨慎!由医生签名的病理诊断报告最少要保存15-30年。病理科医生要做的,正是这些繁琐而又默默无闻的工作。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