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故事

2019-09-10 09:21: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ICU,即重症监护室。这里是个相对封闭的区域,这里的门,不对患者家属开放,凡进入这门的患者几乎都到了生死边缘。作为拯救危重病人的“中转站”,这扇“生死之门”对很多人来说是神秘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这里是与死神过招的地方。一门之隔,门外,患者家属在沉默中凝望着,带着生的希望;门内,伴随着诸多仪器的提示音,医护人员忙前忙后,在死亡线上拼尽全力,只为那一丝呼吸,那一次搏动……

  “准备穿刺、准备插管、上呼吸机……医护人员每天都像在战场上接受极限挑战,他们需要把所有的智慧调动起来,击退病患的种种危险体征。这里的病患往往是多器官衰竭,病情每分钟都在变化,因此治疗方案也是24小时不间断、无停顿动态调整,这要求医生和护士不能有片刻懈怠。”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高春明说,他们始终坚持“生命相托,以心相许”的服务理念,加强多学科协作,以精湛的医术,尊重患者,尊重生命,做好生命的守护者。

  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7年,由当时的8张床位发展到目前20张床位,每年收治800至1000名患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成为一支人员梯队合理、技术精湛、救治能力突出的医疗团队,成为区域领先、省内一流的重点学科。科室已开展呼吸机治疗技术,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持续床旁血滤、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技术,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床旁超声,亚低温治疗等技术,形成了以血流动力学治疗为基础,心脏搭桥、心脏瓣膜置换等外科术后管理,以重症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各类休克,多发伤,中毒,心跳呼吸骤停和脑保护以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治为核心的重症救治体系。

  “ICU,很多人听到这名字就会心里一怵,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封闭隔离,更因为这里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如果说生命的逝去是种悲伤,那么生命的顽强让我们感动。每一次,当我们看到患者克服了重重困难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那一刻,我们会欣喜,会庆幸,会满足。”该科室副主任医师冯亚说。

  让冯亚记忆深刻的是2014年10月的一次车祸,凌晨, “急诊来的病号,遭到大货车碾压,脑部重创,大量失血……”重症医学科外的走廊里跑动声中伴着女人的哭声,医护人员的抢救声,打破了上一秒的沉寂。霍州一个9岁的小男孩车祸昏迷,转至重症医学科的时候,还在昏迷中、持续抽搐,进一步检查发现,孩子因受重创导致颅脑损伤,生命危在旦夕,就算抢救过来,出现痴呆或植物人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只要有一丝希望,他们都会尽100%的努力。经过镇静镇痛、脑保护等治疗,7天后,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当时针对脑损伤昏迷的病人进行镇静镇痛治疗的方法,还被同行质疑。但是现在这种治疗理念逐渐被业内认可。”冯亚说,该方法可以减少机体应激反应,减轻脑水肿,有效地保护脑细胞,利于脑细胞功能恢复,多年的临床证明是合理和科学的。霍州的这个小男孩后来恢复得还不错。他们一直跟踪随访,现在这孩子虽然智力发育比同龄孩子迟些,但能够正常上学和生活。

  今年8月的一个下午,来自汾西54岁的患者张某某被转至重症医学科,发热、胸痛、咳痰、呼吸困难一周。入科时“患者面色灰暗、嘴唇发绀,四肢末梢冰凉,皮肤出现花斑,但尚能正常交流。”该科副主任医师郭云霞说,了解了病人发病的基本情况后,医务人员准备抢救。当时,患者家属十分诧异,“这人不是好好的吗,怎么就要抢救?”“因为人体的代偿能力很强,时常掩盖一些‘危象’。以多年的经验判断,病人已命悬一线。果不其然,病人的血压、氧饱和度已经很低,紧急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升血压……由于抢救及时,病人总算是保住了一条命。” 郭云霞说,这是一位重症肺炎患者,如果晚来一个小时,他们也无力回天。但是,患者家属关注点和医生的关注点往往是不一样的,家属只关注多久能好?多会儿出院?只是有点咳、有点疼等表面现象,但是医生关注的是患者内环境稳定不稳定、心脏有没有问题,肺脏功能好不好等表象后面的隐患。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患者将生命托付于我们,我们必将全力以赴!家属能做的我们都能做,家属做不到的我们也能做。”该科室护士陈凯说,因为重症病房不对家属开放,所以病人的日常护理落在了护士们的身上,喂饭、清理大小便、吸痰、换被单……都靠他们来完成。

  “汾西的那位患者,住院后,烧到40度,但是四肢末梢体温却很低,需要保暖。” 陈凯说,他们24小时给患者进行温水擦拭降温,还得用手搓四肢给其保暖。此外,随时给主治医师反馈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调整后的反应、痰液黏稠情况、体温、尿量……陈凯连续守了五个夜班,直到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患者的尿液,在别人看来是脏东西,但是在医务人员眼中,一个重症患者的尿液和‘黄金’一样珍贵,尿液从200毫升到500毫升、1000毫升、2000毫升……这说明他的肾功能逐渐恢复了,在和死神博弈的日子里,尿液的增多代表着生命与死神顽强抗争的胜利。”陈凯说。

  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这个由5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辛苦而繁忙,一举一动牵动着病人的安危,他们任何时候都不敢有丝毫懈怠。高春明说:“看着病人一个个转危为安,就是我们重症医学人最高兴的事情。患者将这一份生的希望交给我们,那么我们一定不能辜负这份期望,我和团队将尽最大的努力来做到最好。”

  ICU连接着生死,却可以让人看到希望。没有什么能比成功抢救生命更让人欣喜、更让人有职业成就感,挽救一条生命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在这个生命稍纵即逝,在这个与病魔进行殊死抗争的地方,在这扇“生死之门”内,他们正紧绷着神经,用100%的努力和汗水争取那1%的希望……这希望仿佛就是那夜幕下的繁星点点,即使不耀眼,却足以点亮整个夜空,温暖每一个病床背后的家庭。

  初晨,当大地缓缓睁开双眸,感受清晨第一缕阳光的时候;当雏鸟展开双翅为第一次飞翔跃跃欲试的时候;当闹钟欢快地跳着属于自己的华尔兹的时候……在重症医学科紧闭的大门后面,新的一天,又是一个和死神角力的开始……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