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天气逐渐转凉,许多秋季病应运而生。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秋季病的“骚扰”呢?近日,记者专门走访了市疾控中心,请专家为市民支招。疾控专家提醒,季节交替时,老人和儿童等体质较差者应注意冷暖变化,以防疾病“秋后算账”。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秦连阳说,感冒、胃病、秋季过敏症、气管炎等疾病都是秋季常见和易染的疾病。由于秋季气候忽热忽凉,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因此,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的复发。
“这几天天气凉了,我的鼻子又开始‘报警’了,我这鼻子比天气预报还‘准’,每年到这个时候就是喷嚏打得张不开眼,一打喷嚏就是十几个,实在没办法。”市民刘先生说,自己的这个老毛病已经有两年多了,每到这个时期就和打喷嚏、流鼻涕过不去。
“有过敏症状的人,一到换季的时候,就会有‘反映’,尤其是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这个‘生物钟’会预报得特别准,也使不少人苦恼不堪。”秦连阳告诉记者,易过敏还与自身的免疫力有关。过敏是一种机体的变态反应,当过敏原接触到过敏体质的人群才会发生过敏,过敏原有花粉、粉尘、异体蛋白、化学物质等。在过敏反应的发生过程中,过敏介质起着直接的作用,过敏原是过敏病症发生的外因,而机体免疫力低,大量自由基对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氧化破坏是过敏发生的内因。
秋天湿度较小,浮尘较多,花草树木开始了新一轮的新陈代谢。过敏原的增加,使具有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出现过敏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都是常见的秋季过敏症。其中过敏性鼻炎会继发鼻窦炎等,而哮喘发作加重会危及生命,应及早预防、及早治疗。
秋季还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它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因此要针对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积极配合治疗;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较多,这也是诱发气管炎的病因之一;“红眼病”也是这个季节的高发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
如何应对秋季病“困扰”?疾控专家建议市民要保证睡眠,加强锻炼,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公众起居宜早睡早起,穿衣要适时增减。
秋季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还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锻炼方式因人而异,选择个人所能承受的运动。尤其老人的锻炼要量力而行。要注意防受凉,运动时不要穿得过少,身体发热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切忌穿汗湿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免着凉。
记者 郝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