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中心医院脑卒中中心工作纪实

2019-12-20 09:53: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有这样一组时间表:

  2017年7月,卒中中心委员会成立;

  2018年5月,被国家卫健委授予“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被国家卫健委脑防委授予临汾市唯一一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2018年5月18日,临汾市溶栓地图发布;

  2018年12月,被国家卫健委授予“高级卒中中心”;

  2019年1月,被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全市唯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基地医院”;

  2019年6月,被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授予“综合卒中中心”、临汾地区卒中中心唯一一家双认证单位;

  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还有这样一组数字:

  卒中中心成立后,DNT(从患者到达医院至开始静脉溶栓)平均时间从90分钟,缩短到如今的35分钟。

  去年以来,该院卒中中心静脉溶栓385例,桥接动脉溶栓58例,动脉取栓101例。CEA19例,CAS211例。同时,指导各县级卒中分中心静脉溶栓近350例,成功挽救数以百计的生命。

  在全国高级卒中中心每月进行的考核排名中,该院均居我省前列,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一串串数字,客观详实,背后是卒中中心医护人员24小时的坚守、365天全年无休的执着奉献。

  骄人的成绩,来之不易,背后是临汾市中心医院不忘治病救人初心,牢记守护群众健康使命,在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为实现百姓健康梦想砥砺奋进的坚实步履。


  卒中中心:整合资源 快速反应

  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的绿色通道,由急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重症、康复、护理等建起的一个包含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二级预防、随访宣教等功能于一体的相互协作的学科联系体系。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著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被列为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面对“头号杀手”,2016年末,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计委)发出了《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的通知》及《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

  通知就是进攻号角!一场防治脑卒中的战役全面打响。

  政府有通知,地方有行动!临汾市中心医院将卒中中心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在2017年7月成立了卒中中心高级管理委员会,由院长贾爱芹担任主任委员,副院长狄丕文担任行政总监,副院长范甲卯担任医疗总监,神经内科主任邰迎东担任神经中心主任。卒中中心建设过程中,医院多次召开动员会、推进会,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人,领导和职能部门定期督导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从人、物、财等方面统筹安排,健全制度,规范流程,协作密切……

  在这之前,卒中患者的诊疗都是“各自为战”,神经内科、急诊科、普内科、康复科等科室都能收治脑卒中患者,诊疗办法也是各有得失、不尽人意。卒中中心成立伊始,就立即整合资源,把急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重症、康复、护理等建起一个包含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二级预防、随访宣教等功能于一体的相互协作的学科联系体系,强化快速反应救治流程,打通绿色通道,实现对卒中特别是急性期卒中的高效规范救治服务。

  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神经中心主任邰迎东说,进入医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无论首诊在哪个科室,接诊医生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卒中中心,按流程立即进入绿色通道,由“卒中小组”评估、救治、分流,最大限度地缩短DNT,使时间窗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尽快得到静脉溶栓或取栓治疗。在卒中就诊绿色通道里,急性脑卒中患者可以受到“全程医护陪同”“零排队”“零等候”“先检查治疗、后补办手续”等特殊政策待遇。

  2018年12月,中心医院被国家卫健委授予“高级卒中中心”,此时,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卒中中心的救治流程和技术已臻于成熟。

  2019年2月28日中午,家住市区76岁的任老太太午睡起床时,忽然头晕倒在地上,口歪吐水,半侧身体不能动弹,家属急忙拨打市中心医院2999120急诊电话。10分钟不到,急诊室主任戴红果带救护车赶到,老人入院时意识已经模糊,半侧身体失去知觉,被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医院立即开通了绿色通道。25分钟后任老太太在急诊室医护人员陪同下接受CT检查。在做CT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已将病人情况传至卒中中心微信群,神经内科专家即刻到位诊治,诊断评估病人符合静脉溶栓后,立即给与静脉溶栓,此时距离病人到医院才35分钟。

  溶栓40分钟后,任老太太神志恢复,肢体亦基本恢复正常。按照流程可以移出急诊室,便转入神经内科继续治疗,一周后任老太太康复出院。现在每3个月,任老太太去医院复查时,都要到卒中中心见见医护人员,感激他们的救命之恩。

  邰迎东说,对脑卒中患者而言,一是拼速度,时间就是大脑。从发病到救治的时间,每缩短一分钟,病人的生命就多了一份保障,康复就多一份希望。二是就是技术,此前好多手术都要外请专家,病人因为耽误时间失去生命。近年来,在院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技术新项目跨越式发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

  2019年10月24日,尧都区的赵某在家突发昏迷,一个小时后被送到中心医院急诊室,急诊CT提示脑干出血9毫升。按照流程通过绿色通道紧急送到重症监护室,此时患者已深度昏迷呼吸异常,生命危在旦夕,刚结束手术的神经外二科主任程宇宏立刻组织团队进行急诊手术抢救。术中,在显微镜下仅能清除掉脑干入脑室内出血,他又迅速更换了30度内镜,终于看到了脑干出血的部位。这个部位很敏感,属于脑干致命而危险的部位,程宇宏技高心细,在内镜的帮助下将脑干的血肿全部清除干净,在手术中,他一直密切关注病人的心跳,手术结束,看着监护仪上患者平稳的心跳曲线,他才长出了一口气……术后19天,病人苏醒,可以睁眼、流泪,双下肢也能活动。病人家属激动地说,多亏了程宇宏主任,多亏了中心医院。

  对脑卒中患者而言,黄金3小时很重要,发病到呼叫1小时,呼叫到运行1小时,入院到用药1小时。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建成后,急性脑卒中的诊治,目前DNT(从入院到用药时间)已经从过去的90分钟缩减到现在的35分钟左右。但是,患者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并没有明显减少,也就是院前延误的问题非常严重。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卒中中心医疗总监范甲卯说,这就需要在打造医院卒中中心的同时,提高公众对卒中的早期识别能力,同时培训基层首诊医生对卒中救治的规范意识。

  为此,在市政府推动下,2018年5月18日,我市脑卒中急救溶栓地图正式启动。此项工作由市中心医院等12家具有超早期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的二级以上医院和8家经过培训有能力的医院组成,覆盖全市17个县(市、区),溶栓地图为脑血管急救提供了“精准导航”,打造了临汾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20分钟黄金救治圈,规范了全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流程。“我们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到各县(市、区)、乡镇讲座,培训基层医护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各种传播平台等,开展脑卒中知识宣教,提高病人自救意识。”范甲卯说,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全市脑卒中防治三级网络。

  在医院领导的积极争取、不懈努力下,2018年5月,中心医院正式被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作为国家卫健委指定的临汾市唯一一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市中心医院承担了区域居民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重任,在国家财力没有投入的情况下,项目负责人范甲卯带领神经内二科主任李万英和她的团队,提前一年介入,在具备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等综合急救措施的情况下,积极开展脑卒中筛查、基层社区宣教活动,并向基层医疗机构普及脑卒中防治适宜技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2019年1月,中心医院被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基地医院”。这标志着我市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迈上了新台阶,将为全市脑卒中与防治工作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大内科主任、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邰迎东查房

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李万英给病人做检查

  神经内科:精益求精 不断探索

  神经内科是卒中中心的核心科室之一,是我市的重点学科,承担临汾市脑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职能,负责全市“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具体工作,该科医资力量雄厚,目前开展有: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疾病、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癫痫、各种头痛、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等疾病的诊断治疗,特色医疗有: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面肌痉挛、慢性头痛等疾病肉毒毒素治疗、吉兰-巴雷综合症、高脂血症等疾病的血浆置换疗法。

  11月15日7:50,神经内科医护大办公室长椅上已经坐了六七个患者。副主任李翠华认真询问一个从洪洞赶来就医的中年妇女,“今年多大了?头晕几天了?除了头晕还有啥症状”?医师王雅洁7:40就赶到了办公室,“今天有一个要出院的病人,得赶紧下医嘱”……副主任医师何春坐在电脑前正审着一个病人的片子,刚下夜班的蔡霞给病人家属叮嘱注意事项……

  紧张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神经内科于2002年从大内科独立出来,2003年,邰迎东和他的团队就开始研究卒中单元,十多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脑卒中治疗技术的提高。邰迎东说:“以前得了脑栓塞,除了吃药、打针、输液,只能自然恢复,现在可以通过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急诊支架取栓、拉栓等新技术做到完全康复,不留任何后遗症”。

  2018年12月的一天,62岁的姜某在中心医院陪护生病的妻子时,突然出现言语含糊伴左侧肢体无力。神经内科正在值班的医生孙震查看后,考虑急性脑卒中,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随着溶栓药物的输注,姜某言语及肢体力量迅速改善,溶栓结束时言语及肢体力量已经恢复至病前。然而,一个小时后,姜某再次出现言语含糊及肢体无力,左侧肢体完全不能抬起。核磁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何春和主治医师陈晓翼紧急开展动脉取栓。经过两个小时的手术,姜某大脑中动脉血管开通。在医护人员半个月的精心护理下,姜某康复出院,肢体力量恢复至病前。

  姜某是神经内科治愈的众多患者之一。每一个患者在这里都会得到精准的救治和一流的服务。

  神经内科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每年派出科室人员到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第四军医大学等一流医院进修学习,掌握神经内科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用于科室发展。同时坚持

  每周二进行科室讲座,学习前沿专业知识,坚持每周四雷打不动的教学查房,对疑难病例大家认真探讨,一块儿总结。年轻医生张辉说:“每周的讲座和查房对我们帮助特别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技术。”

  神经内科还重视亚专科建设,近年来相继开展了眩晕门诊、痴呆门诊、头痛门诊、脑血管门诊、记忆门诊、睡眠门诊、癫痫门诊。邰迎东要求每个一线医生提升专业技术的同时,都要掌握一门亚专业,在他的督促管理下,张建强掌握了失眠、癫痫;蔡霞掌握了眩晕;张辉掌握了介入……

  作为科室领头雁,邰迎东科研、教学与临床齐头并进,先后承担《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偏头疼的临床研究》和《脑微出血对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影响分析》两项科研项目,目前已顺利结题,等待成果鉴定。他致力于经络研究,发明的经络头疼治疗仪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邰迎东的言传身教下,神经内科团队对医技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骄人成绩。

  神经内二科主任李万英,擅长脑血管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一级颈椎病、头痛、眩晕、癫痫、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神经系统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是在眩晕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主任医师赵晓东擅长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周围神经病、癫痫等预防及诊治,熟练掌握周围神经及肌肉组织活检、脑血管介入术等手术操作。内一科副主任李翠华,作为医院第一批研究生毕业生,擅长治疗、头痛、脱髓鞘病、癫痫、睡眠障碍等内科综合疾病的诊治。她多次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将掌握的神经内科国内外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并传授给年轻医生,她还承担省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论著1部。副主任医师何春,从事神经内科工作14年,擅长血管内介入治疗。医师董洁是神经内科健康管理师,每周三组织患者和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定期进行患者随访。同时负责卒中中心的数据传输任务,每天将各种数据上传到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和综合卒中中心联盟。董洁工作的认真负责,保证了卒中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认证。

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赵志远做手术

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程宇宏做手术

  神经外科:技术精湛 追求卓越

  神经外科是卒中中心的另一核心科室。现开展有:各种颅内肿瘤手术治疗、脑血管病手术治疗、功能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癫痫的手术治疗、脊髓病变、脊髓肿瘤、脊髓损伤、脊髓栓系、寰枕畸形、脑血管造影、动脉瘤栓塞、颈动脉支架、急性脑梗塞溶栓及取栓、颅内脊髓感染、颅内血肿、重症颅脑损伤、颅骨修补。在我市领先的技术有:颅外-颅内血管搭桥、脑肿瘤、脊髓肿瘤切除、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内血管畸形切除、脑干血肿清除。

  在神经外科办公室的墙壁上,一面面锦旗引人注目“丹心仁术、大爱无疆”“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情系患者、热心服务”……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一个救死扶伤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的重生和希望。

  2016年8月的一天凌晨,神经外科主任赵志远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急诊室有个9岁的男孩生命垂危,必须马上会诊。赶到医院后,泪流满面的家长说孩子睡梦中突然大叫一声,然后就昏迷过去。现场急诊医生介绍说孩子来时大小便失禁,一侧瞳孔散大。CT检查发现孩子脑出血,出血量非常大。经过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孩子左侧额部脑动静脉瘘有一个畸形血管团,情况紧急,赵志远和他的团队立即决定进行开颅手术。在切除畸形血管团时,又发现有一个筷子粗的供血动脉和同样粗的回流静脉血管团随着心脏跳动而波动。手术风险很大,但赵志远没有犹豫,在显微镜下,他精准操作,彻底切除了血管团。术后孩子完全康复,没留一点后遗症。现在孩子每年都要到神外科看望这些救他的叔叔阿姨。

  2019年4月,45岁的刘某头痛伴恶心、呕吐,来到中心医院就诊。刘某说,半个月前就有相同症状,当地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头痛,给予止痛治疗,症状缓解。近日再次头痛伴恶心、呕吐。赵志远接诊后,马上想到刘某有颅内动脉瘤的可能,当即安排她住院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检查确定刘某患有颅内动脉瘤,两个还是双侧。颅内动脉瘤俗称颅内定时炸弹,随时有破裂引起生命危险的可能,而且患者15天内两次头痛史,考虑近期有过破裂,更加增加了危险。赵志远迅速组织团队,决定一次性双侧开颅夹闭两个动脉瘤。手术历时10小时10分钟,术后刘某麻醉清醒后四肢活动如初,住院10天后痊愈出院。

  神经外科从主任到年轻医生,个个都有拿得出的“绝招”。主任赵志远是“技术大拿”,科室开展的新项目新技术都是赵志远引进或率先开展后,再逐步推广。赵志远1988年大学毕业后就在中心医院工作,2006年神经外科成立后担任主任。他先后开展了神经外科动脉瘤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血管搭桥手术,并使这些技术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主任医师翟延青,擅长脊椎疾病病变。副主任医师冯学迅,全院最早开展血管造影技术。李栋、王浩是这支团队的后起之秀,李栋已经能熟练地掌握内镜介入技术。目前正在开展立体定向手术,这项技术的特点是手术更精确,对脑组织的损伤最小。王浩擅长术中电生理检测,这项技术的开展可以避免手术中对神经的损伤。

  神经外二科主任程宇宏参加工作以来,每年都会去全国领先的医疗机构学习,参加了神经内镜、颈动脉内膜剥脱、颅内外血管搭桥等手术技能培训,把专家和先进的手术理念请进家门,在神经外二科逐步开展了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双镜联合脑干出血血肿清除术等新技术项目,在我市最早开展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少数神经外科手术,先后完成近百例微创脑出血手术。今年在我市率先独立开展了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结束了多年外请专家协作的历史。其中双镜联合脑干出血清除术、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获得首届医师协会创新奖二等奖。副主任医师牟凌,2017年4月率先在中心医院先后独立开展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动脉溶栓术、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等血管内微创手术。由于工作出色,牟凌今年又被任命为卒中中心血管内治疗组组长。2019年11月10日,全国介入知音取栓大赛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全国半决赛。

  几年来,神经外科先后与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北医三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等高级别医院建立了良好的技术交流,专家们定期来指导、协助开展手术,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级别专家医疗技术服务。

  走进临汾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感受到的是快和忙,看到的是医护人员来去匆匆的脚步和无微不至的看护,听到的是病人的满心感谢和声声赞许。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感谢市中心医院”“技术好,服务好,太满意了”“多亏了你们啊”……脑卒中患者一句又一句的谢谢是对医护人员最大的肯定,也让“看病放心、服务贴心”成为临汾市中心医院在老百姓心中的标签,这将激励着临汾市中心医院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 侯秀娟 通讯员 杨锋斌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