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顺着临汾解放路二中路往里走,在亚太世纪花园对面有一座日式建筑,它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驻临汾的司令部。如今,北大营”除了这座司令部大院,日军所建的其他建筑几乎都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而被拆除,而这座司令部大院是日军侵华的铁证。
“北大营”司令部大院旧址
近日,记者来到“北大营”,走进这所日式建筑。在院子里看到,房屋完好无损,有两个门可以进入楼内,院子里长满了杂草。楼顶上有一根日军当年竖的旗杆,虽然旗子早已被撤下,但旗杆至今不沤不烂。据看门的侯师傅介绍,这所建筑内共有100来间房屋,前些年租给了一位做家具生意的老板,他便被这位老板招聘到了这里工作。后来,这位老板转行做其他的生意,一直在外地。“我在这里待了12年了,老板曾经吩咐过,不让外人上去,因为楼内全是木质结构,要是坍塌或者起火,后果可想而知。”侯师傅说。
在侯师傅带领下,记者进入这所建筑。楼房共有两层,一楼西侧、中间、东侧都有楼梯通往楼上,楼梯地板及房顶都是木质的,走在楼梯和过道里能听到“吱吱吱”的声响。在一楼西侧的楼梯旁,有一个用木板盖着的地道口。揭开木板,有进入地道的台阶,从地道口望去,里面用砖砌成的墙面清晰可见,并没有被灰尘掩盖。地道口呈长方形,长约1米多,宽不足1米,深约两米左右。侯师傅说,据他所知,这个地道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直通火车站,另一个大概是通往现在的平阳广场。“这么多年来,很多地方搞建设把地道挖塌了,现在出不去了。”
在一楼中间的楼梯旁有个门,直通后院的那排房子。侯师傅说,这排房子是日军的厨房。记者随即走上二楼看到,房间的门大都开着,侯师傅给记者介绍了一间比较大的,据说是当年日军的会议室。这间房间里,地板十分平整,虽然时隔多年,但没有一块破损。“据说这所建筑上的旗杆、建筑内的楼梯、地板、房顶所用的木材,全是从东北运过来的上好松木,所以过了这么多年还是完好无损。”此外,据说楼房正前方的几棵槐树下也有一个地道口,可以通到日军的秘密弹药库。
027部队大院老干部管怀忠回忆,1952年,他们作为空军第12航校的教官驻守在“北大营”,这个司令部曾经作为航校的后勤部门办公场所。北大营”可以说是日军驻临汾的一个防区,因为面积较大,且地处临汾城的东北侧,习惯上被称之为“北大营”。
“当年初到临汾时,能清楚地看到司令部方圆数千亩范围内的四个角上,分别有一个地堡,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周围布满射击口。而且司令部的四个方向都有战壕,一般人根本跳不过去,旁边还拉着铁丝网,防范部署十分严密。”管怀忠说,据说当时司令部一层的地道有三个出口,而司令部门口也有个地道口,既可以通往外面,也是日军的“防空洞”。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如今的“北大营”只留下了这座司令部大院,这是日军侵占临汾的唯一证据。“我希望不要拆除这个大院,不仅要好好保留它,还希望能将它建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日军罪行,铭记抗日历史,让我们的后代明白,战争或许并不遥远,落后就要挨打,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管怀忠说。
文/图记者 梁娟 实习生 赵若男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