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历史,罗荣桓与临汾有着一段深厚的历史情缘。1936年春,红军东征中,罗荣桓随红1军团驰骋于临汾的汾河两岸和西山诸县,播下了抗日的革命火种。抗日战争初期,1938年初至1938年12月,罗荣桓率115师师部及343旅,在以临汾为中心和主要区域的晋西南战斗了整整一个年头,开辟了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在临汾革命斗争的史册中谱写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转战临汾挑重担
1937年11月8日,晋察冀军区成立,罗荣桓率领115师政治部抵达山西五台县东冶镇。他放手发动群众,筹粮筹款,扩大兵员,吸收了一批煤矿工人参军。根据罗荣桓的要求,当地党组织给115师输送了130多名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爱国青年。1937年底,罗荣桓率领师政治部从洪子店南下,经昔阳等地,于1938年初抵达洪洞县马牧村,与先期到达这里的115师司令部会合,着手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部队驻地的洪洞、赵城地区,罗荣桓十分熟悉。1936年春红军东征时,红1军团就曾驻扎和活动在这一带,宣传抗日,筹粮扩红,罗荣桓当时就担任红1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为了抗日,罗荣桓再次重返故地,发动群众,组建武装,洪赵地区迅速掀起抗日的热潮。
日军占领太原以后,即开始大举南侵,并以一部向西进犯,逼近黄河,窥视陕甘宁边区。为了保卫黄河河防、保卫陕甘宁边区,115师主力奉命向隰县、大宁一带转移,寻机打击日军。
1938年3月1日(又一说法为2日),林彪被阎锡山19军的哨兵误认为是日军,开枪误伤,送去延安接受治疗。当天24时,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参谋长滕代远联名致电罗荣桓:“林之职务暂时由你兼代。”但数小时之前,集总已决定并电示115师由陈光代理师长,并报告了国民政府军委会。集总命令在先,乃执行集总命令,由陈光代理师长,但115师的全面工作一直由罗荣桓负责,二人共挑重担,密切配合,携手率115师转战吕梁山脉,开创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午城井沟战敌顽
根据毛泽东的战略意图,为防止日军西渡黄河,在罗荣桓和陈光率领下,115师选定了山西省永和县至陕西省延川县之间的永和关、清水关、延水关为预备渡河点,待机行动。
1938年3月13日深夜,陈光和罗荣桓召开军事民主会,研究御敌之策。决定把兵力分散,利用午城、井沟一带的复杂地形,布下天罗地网。师部掌握全盘情况,及时捕捉歼敌战机,积小胜为大胜,以山地游击战的拿手好戏驱敌退兵。并率主力部队迅速进至蒲县至大宁公路一线,隐蔽待机。
14日一早,陈光和罗荣桓率警卫连抵达午城,二人灵活指挥,巧妙配合,率115师师部和343旅两个团,在汾西游击队等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支持下,在蒲县的井沟、隰县的午城和大宁县的罗曲沿公路一线,利用复杂地形,在若干阵地上,此起彼伏地向日军连续发动猛烈袭击。平均一天打一仗,有时一天打好几仗,打不赢就转移到别处再打,分段伏击,多处袭扰,运动歼敌。从1938年3月14日至19日,连续打了5个昼夜,共歼敌千余人,击毁汽车70余辆,缴获战马200余匹,粉碎了日军西渡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的战略企图,稳定了晋西南的局势,丰富了对日军作战的经验,为创建以吕梁山为依托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那之后,为了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罗荣桓和陈光还曾率部浴血奋战,全力解救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解围后,卫立煌特地送给八路军100挺轻机枪、10万发子弹,表示谢意,并在以后的对日作战中多次与八路军协同配合。一时被传为佳话。
维护统战抓武装
罗荣桓在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抗日武装建设等方面,脚踏实地做了许多工作。
抗战初期,中共中央同阎锡山建立了较为密切的统一战线关系。为了支持阎锡山抗日,八路军总部在1938年初抽调了两个新建的连队,编入阎锡山的晋绥军总部执法队,身负搞好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部队编入晋绥军执法队后,却遭到排斥刁难,连长邱金发连夜赶到40里外的115师师部向罗荣桓汇报,要求将部队拉回来,编入115师。
罗荣桓一边耐心劝说,一边就如何巩固部队、开展统战工作、坚持合法斗争一一作了详尽具体的指示。在罗荣桓的帮助下,邱金发返回部队,并按照罗荣桓的指示,整顿部队、加强思想教育,向顽固派进行了坚决而巧妙的斗争,终于保存巩固了部队,胜利完成了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
决死第2纵队驻在洪洞、赵城一带。这支部队发展很快,在短时间内由3个团迅速发展到11个团,达两万余人。但是,缺干部、少经验成为部队建设的突出问题。115师师部与决死2纵队驻地相邻,罗荣桓对这支新军部队的建设十分关心,建议2纵队在整军的基础上进行军政训练,特别要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搞好官兵关系,加强部队的团结。
在罗荣桓的帮助下,决死2纵队通过一系列的整顿和军政训练,使部队从一开始就深受红军优良传统的影响,很快成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抗日部队。
在115师帮助决死2纵队整训期间,从延安抗大来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办学兵大队的何以祥,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也来到晋西南组织抗日武装。他从学兵大队带来的十多个学员,全都被极缺干部的各县要去了,他既缺人,又缺枪。一天,他带着晋西南区党委的介绍信来115师请示罗荣桓,虽然他从罗荣桓那里并没有得到人和枪,但他得到了办法和信心。按照罗荣桓的指示,他深入到群众中去,从秘密串连到公开活动,团结的群众越来越多,又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找到阎锡山部队撤退时丢下的几百条枪,把新组织和发展的游击队员全副武装起来。罗荣桓还派115师的干部去传授经验,培训干部,并派宣传队去演戏慰问,又组织该部队的新干部到115师学习。在罗荣桓的关心和帮助下,这支白手起家的晋西南游击第一、二、三大队,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长期活动在临汾的西山地区,寻机打击日军。
这些只是罗荣桓战斗在晋西南的几个片段,可以说是他这一段战斗生活的缩影。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肩负重任,一心抗日,为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张国富)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