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在临汾人的记忆当中,除却维持生计的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外,恐怕最早的文化启蒙应不出戏曲、锣鼓等民间艺术。尤其锣鼓没门坎,逢年或庙会,鼓槌便灌注希望,为我们保鲜了岁月的正能量。可以说,锣鼓牵动着临汾,临汾牵动着历史一路走来,这从陶寺遗址可窥端倪。
锣鼓被规训,统一戴上“威风”的帽子,是几十年前的事。
这种农耕时期文明的产物,天性草莽木直。虽历经千百年的磨砺淘洗,逐渐登上大雅场面,但它的品质坚韧。1990年,威风锣鼓被选中参加北京亚运会开幕式表演,几百人的队伍首次长时间集中训练,曲牌、打法、服饰推倒重新粘连,观赏性有了质的提升。
应当说,威风锣鼓能嚷动全国,得以成为冒头的知名品牌,确实沾了亚运会的仙气,所谓“时来天地共努力”。当然鼓种自身也具备了引人注目的魅力。目前,如果对威风锣鼓的总体状况做一个扫描,我想从两个方面做一表述。
一是威风锣鼓的腿最长。有一个统计,亚运会之后,威风锣鼓最火的时候,有近百名教练盘桓全国各地辅导锣鼓。教练面对白纸一样没基础的队伍,硬能10天以内让这些队员登场表演,而且质量不降低。现在,全国所有的省及港澳台都留下了威风锣鼓表演者的足迹,这不能不说是鼓种的神奇,全国也数不出第二家。
二是威风锣鼓的呈现最素朴。对此,我想先跳出框框,讲一下山西民歌来作此话题的预热。大家都知道,山西是生产民歌的大户,东边有左权民歌开花调,代表曲目《桃花红,杏花白》,等等;西边是河曲民歌称雄一方,代表曲目《想亲亲》,等等;当然,近邻陕西也是民歌高产区。如果把这几种民歌绑在一处仔细比较,会发现它们地域虽属不同,特点却十分近似。都是情感外向型的表现套路,声音高亢辽远,玻璃般透明纯洁,即便揪心扯肺的情人小曲,也决不扭扭捏捏,而是哗啦啦一股脑肠肚晾出来。民歌说到底是一情种的艺术,纯、痴一切不需要掩饰,甚至暴露、解剖自己,词曲却是打心眼里往外掏,是其最为主要的特点。
都说高山大河孵化民歌。晋南辖区有吕梁、太行,黄河穿行数县,民歌产量却不高,传唱出来的曲子更是少之又少。这很让人纳闷尴尬。不过,令人稍感欣慰的是襄汾县有一首民歌《梦梦》,几乎是截断众流,颠覆了人们对民歌的认识。《梦梦》以眉户调打底,旋律舒缓缠绵,表现一个小寡妇做梦,梦见自己由媒婆说合,坐花轿入夫家拜花堂的焦渴心境。整曲都在不大跳跃的节奏中生长划行,月光一样铺洒,有秋熟的静美,叙事贴骨到肉,大诚恳埋得很深,令人惊讶。
话题回归锣鼓。我们再以亚运会开幕式上的太原锣鼓、安塞腰鼓、威风锣鼓三支表演鼓队做一比较。太原锣鼓很像左权、河曲民歌,情绪欢快喜悦外向,表演起来钹钗翻飞,很“秀”,似一群斗嘴的村姑,又像扎堆喙食的山喜鹊,嘁嘁喳喳,没心没肺。安塞腰鼓的声腔几无引人动心的地方,它的特点在原生相农民的原生态,蹦蹦跳跳,虽说土得掉渣,总觉得欠了一分厚重。威风锣鼓与上述二者的精神气度完全不同。尽管我们把“威风”的帽子扣在它头上,这个概念其实无法穷尽这种锣鼓的本质。譬如:它与襄汾的民歌《梦梦》有神似的一面,这条线很隐蔽,容易让人忽略。我们看到它的表演多是疯圈了的爆打爆敲,大轰大吼,破土裂石的硬倔。其实它更具精进刚猛品质,它的杀人处,端得仰赖这个看点。
好的威风锣鼓有内容,有对话,有清贵气。鼓队讲究控制,而控制的首要之务在于懂得会呼吸,某种意义上讲,锣鼓又是一门讲究呼吸的艺术。鼓手随气息吐纳掌控节奏和轻重,这样的鼓声出来轩昂,充满那种小空隙,有小气泡,会跳动,有弹性,鼓槌下有口,能讲精精致致内容。声音多,空间就小;声音少,空间就大。
威风锣鼓的动姿也区别于上述二者。它的诞生注定了自己泥土的命,动率元素全都来自于农民生活习性。譬如击打锣的动作,就是农人用砍刀砍向木桩,哐哐哐,哐哐哐,一点花梢动作没有,朴素得叫人感动。艺术的魅力,经常在小的地方。
久看威风锣鼓表演,思绪不免飘移走神,时常会联想到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
老贝开曲就砸出几组撼人魂魄的重音,然后是无尽的爬音,预示一个人在命运的阶梯上扭曲攀登,滑落下去再起来接着爬,不向命运低头。威风锣鼓的高潮——低迥——高潮三段套式打法,与第五交响曲《命运》也有神似之处。而且,它的响器音色不很高亢清亮,甚至沉重发闷,饱经了沧桑一般。这种声腔出来很结实韧性,有根。特别是面对几百人大的队伍表演,鼓槌落下翻上,恍忽那些臂膀裂土而出,一伸一收,在与命运束缚做抗争,叫人生出无限遐想来。
威风锣鼓顺天应时,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华丽转身,至今已近三十年。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其间,很多人想冲脱模式,不做威风锣鼓的“啃老族”,在海量的表演实践中,历经大大小小的创编改造,积累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宝贵经验。譬如:有人将威风锣鼓高潮曲牌荟萃粘连在一起,结果表演起来几乎没有喘息间歇,殊不知全是高潮便无高潮?再譬如:威风锣鼓动姿取舍皆来自于农民日常生活,有些教练想突出舞蹈化,有些教练要求队员身段展堂,这些创新虽说带来了视觉陌生化,却总觉得麻袋装土豆,怎么摸都有疙瘩。其实,真正有本领者,就是用现成的普通锣鼓曲牌,敲出风格来。这需要下功夫。可惜,热衷形式猎奇,变换花样的风气,压倒了一切。有时想想,艺术上的花拳绣腿,表面上灵动热弄,其实走了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尼采说:“审美就是生活,就是生理的快乐”。讲得很深刻。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山西出了刘改鱼、张美兰、藤和华几个民歌手,他们的声音基本没有受到西洋唱法的侵蚀,自然奔放,十分吻合那个时代的精神,很受群众欢迎。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歌舞剧院创排出《黄河儿女情》,牛宝林、陕军用训练有素的嗓音重新演绎了山西民歌,也大受社会欢迎。现在回头细想,牛、陕的成功,也还是吻合了当代人的审美标准,踏在了时代需求的脉搏上。如今,传统文化持续升温加热,客观上助推了民歌演唱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譬如阿宝有一条金嗓子,可惜他没有演唱方法,就是弯腰跺脚愣怔着吼唱,像杨白劳受苦。高保利有方法,却又困于方法,原生腔收拾得太洁净,凄清。石占明,介于两者间,泼泼辣辣的声腔像从墙上走下来的年画,大俗中存大雅,蕴藉了良好的音乐风度。由此看来,艺术的高段位一是贵在“适度”;二是与时代审美同步。
今年,是临汾文化发展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文化强市”战略。群众的期盼,领导的关注,市场的呼唤,都对我市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能够容颜焕发,为家乡建设注入活力寄予厚望。传承精髓,我们需要寻门而入;发扬光大,我们必须破门而出。特别是威风锣鼓已长时间遇到创新发展瓶颈。如何破除亚运威风锣鼓“腔”,不在前人脚下盘泥,需要认真研究。正是基于这种形势,市群艺馆的同志们,孜孜矻矻,爬罗剔抉,广搜博取,几乎把全市已存的威风锣鼓曲谱一网打尽,编著了《晋南威风锣鼓曲谱大全》。成书的过程中,大家都是鲜鲜活活地忙,甚至燃炽理想。也许我们这代人思想穿了制服,对威风锣鼓创新的想象力用尽了,那就埋下头来整理资料,替后人做好腾飞的基础工作,传统民间艺术来自于那个时代的山脉天空,现在时过境迁,我们需要回头借气。对此良善动机,我无语。惟有感谢所有为这本书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
(此稿为《晋南威风锣鼓曲谱大全》一书序文)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