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吴村镇南太涧的张仙仙保存的一个不起眼的陶制小罐时常引人关注,但许多人并不了解的它的作用及用法。
每当这时,张仙仙就会介绍这个传统医学中经常使用的器具—— —火罐。
这个火罐为陶制,呈灰褐色,口径较小,中间部位突出,造型别致优美,线条流畅,十分精致。
拔火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罐吸附于身体表面,造成局部瘀血,通过拔罐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据了解,早在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
“拔罐简便有效,便于操作,现在还有村民经常拔火罐,这个小罐子就是拔罐用的。”七十多岁的张仙仙介绍,这个陶制的小罐子比较特殊,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家里老人在世时说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现在有了新罐,这个陶制小罐就放到院子里的角落了。”我市收藏者刘师傅看过陶制拔火罐说,虽然现在有了新的拔罐工具,但这个不起眼的陶制小罐承载着我国的医学文化历史,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值得收藏。张仙仙听后表示,等自家和周边的范家宅院开发后,将把这个陶制火罐贡献出来,用以民俗文物展览,供广大游客参观。
记者张春茂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