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的“火车头”

2012-02-10 16:5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2011年2月11日“春节记者走基层”专栏无疑是《江城日报》近期报道中的一个亮点。对比《人民日报》《吉林日报》等媒体的同类报纸,本报的这一组稿件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写作极具自己的特点,从报道的力度上来看更为强势。虽是上级宣传部门的命题作文,但读者依然可以从中看出繁花似锦,而百花丛中最靓的一朵,笔者认为当属该专栏的编者按。

500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字作品,从篇幅上来看是短了点。事实上它确实显得短了些,在优美的文字之间徜徉不觉走到了尽头,让人意犹未尽生出不少嗟叹;而作为一个编者按,它又着实长了不少,新闻理论上说,这个文体写作通常只需200字上下,甚至可以更短,只要能够切中要点,三言两语即可。不过若抛开心中的新闻体裁限制,尽在文字之间游走,又岂有长之嫌?文无定法,若是循规蹈矩地按照既定套路码字,抑或编辑画版时削足适履,本报岂不就少了这篇难得的文字精品了?

首先,这是一篇含金量高、负责任的作品。作者文连元不仅仅在自己的文字上能够做到精雕细刻,交给读者的一件几近于完美的独立的文字作品,更重要的是对专栏其他文章做到了最好的兼顾,最终在专栏中准确实现了编者按的常规定位——给力的“火车头”。

从解释交待上来看,它做到了提纲挈领。一句话就把事儿说明白了:“这个春节,记者的脚步,从这座城市温暖到灾区,一直踏入灾民的心坎儿。”两句话道出个中原委:“记者回访灾区,就是为重温这种温暖。”“记者走近灾民,就是为见证这种温暖。”

从评论引申中品味,它做到了画龙点睛。“这,已不仅是落实各级宣传部要求的行动,而且是记者发自内心的‘暖春之旅’。”在本文所有的评论中,这句话是最不讲究“艺术”的,但读起来尤为让人感动,因为它讲得真实、讲得坦诚、讲到了读者心窝里。

附:编者按 

这个春节,裹挟着暖意呼啸而来。

——无论是洪水中擎起生命的那双温暖有力的大手,还是捐款箱前那带着体温的钞票,抑或来自八方的一条棉被、一双鞋、一件衣服焐热的身体……都流淌着温暖,一直流淌到灾民的心底。

——在政府给灾民免费建起的暖房子里,在用包保单位送来的面粉包出的饺子的腾腾热气里,在用各部门送来的肉、蛋、鱼做出的年夜宴里……都洋溢着温暖,一直洋溢到灾民的脸上。

春节记者走基层,今年已是第二年,但与群众的心贴得愈近,我们就感觉愈加温暖。于是,这组报道格外现实而亲切。 

   回归到基层和群众中间,新闻人的心,有了温暖的归属。

从这个温暖的起点出发,新闻人的路,更加坚毅而扎实。

宋铁夫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