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长子头村:“火车头”带领百姓驰骋在幸福大道上

2015-09-08 09:13: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第一书记》的第一周   

    临汾新闻网讯 为村民订下了一批体育用品,两个月后就可以安装;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全镇39个村的卫生评比中由倒数第一,上升为全镇数一数二的干净整洁村……上任第一周,襄汾县汾城镇长子头村“第一书记”贾玎玎就积极开展了工作。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今年,我省选派9395名第一书记深入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团结带领村“两委”成员抓党建、促脱贫,服务群众、改进作风。襄汾县从县直机关里选派了35名。

    贾玎玎是从襄汾县新闻网络中心派下来的年轻干部。8月15日一分派好工作,她就马不停蹄的参与到村里的各项工作中。“农村干部要坚持联系群众,联系离任村干部、老党员、留守家庭、致富能手和困难群众等,定期上门走访,及时掌握好社情民意。”贾玎玎说:“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急,力所能及地为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上任伊始,贾玎玎就发现村里连个像样的广场都没有,村民们每天休息下来,就只能串串门,没有一个共同的活动锻炼场所。贾玎玎抓住这个切入点,积极协调,在县文广新局争取到5万元的体育器材,等器材一到,就彻底改造村里的文化广场。

    “不下村真是不知道基层工作的辛苦,基层党建、环境整治、纠纷调解……”贾玎玎抹了一把汗,快步跟上正在入户走访的环境整治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组,“工作千头万绪,很多事情都得从头学起。这一周虽然辛苦,但是很有收获。我们村在全镇39个村的卫生评比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检查中进步最大,名列前茅。”同贾玎玎一样,下派到汾城镇的还有县广电中心、人社局、水利局等单位的3名“第一书记”。28岁的窦涛是人社局工作人员,他所在的阜育庄村有大批的青壮劳动力,由于缺乏应有的职业技能,很多人只能背井离乡做苦工。他找到人社局负责职业技能培训的负责人说明情况,申请为80余名年轻劳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每年人社局都有挖掘机、电工、焊工、装载机等相关的技术培训,我将组织他们分三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这两天我把铺盖搬到了村里,住在村党支部,平常吃饭就在老百姓家里,我给他们交生活费。我已经下定决心,扑下身子,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程公村的“第一书记”刘跃虎说道。

    东坡村的“第一书记”赵卫强虽然不善言谈,但是他在《农村“第一书记”民情日记》本上写下自己每天的工作体会以及感悟:如何抓好村支部党建工作?村里的环境卫生如何开展?村内稳定问题怎么解决?这些新的课题正等着他一一破解。

    “短短几天的接触,感觉他们工作的劲头和热情都很足,对村里工作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为我们村的工作注入新鲜活力,给村里带来一些变化。”驻村干部黄瑞说。

    “既要发挥好“火车头”的领跑作用,又要沉下心来“练好腿步子”,”汾城镇党委书记张国强说,“将严的作风、实的要求贯穿始终,团结带领农村干部群众致富增收,集中力量解决农村突出问题,这是第一书记面临的课题,我相信,这些年轻人会答好这份答卷,取得满意的成绩。”(陈晓璐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