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三大品牌” 加快构建和谐发展

2014-07-08 08:1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鹏 刘斌)民生所在,政之所行。今年,蒲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幸福为追求,以人民满意为评判,大力构建幸福、平安、法治“三大品牌”,让全县人民充分享受基本需求的满足感、生产生活的安全感、精神文化的幸福感。

大力发展“幸福民生”。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精心实施民生工程,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抓好“民生之本”。强化劳动就业保障,以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等特殊群体为重点,完善公益岗位就业援助、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措施,与县内企业建立联合培训、劳动用工机制,与县外劳动部门、职介部门、用工企业加强合作,促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新增就业人数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做足“民生之需”。大力实施全民健康行动,深入推进爱国卫生、全民健身、中小学生阳光体育工程,增强人民体质。完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民健康服务中心投用,新改扩建太林、山中、黑龙关乡镇卫生院,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建立城乡居民普惠性健康档案和体检制度,完善疾病应急救助机制,积极开展优生健康检查,增加大病统筹病种,提高大病医疗保障水平,完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筑牢“民生之基”。扎实推进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扩面工作,新增参保1000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6万人。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标准,扩大覆盖面,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分层分类救助机制,加大助医、助学等专项救助力度,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推进“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全年减少贫困人口4000人。

倾力保障“平安民生”。坚守“底线”思维、强化“红线”意识,以铁的纪律、铁的手腕落实“3456”工程任务,加快实现全面安全、持久安全、本质安全。构建源头管理“安全天网”。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完善社区、乡镇“大网格”,村组、企业“小网格”安全管理平台,把属地责任落实到末梢、行业责任落实到基层、监管责任落实到细节、主体责任落实到全程、岗位责任落实到全员。升级改造全县安全监控系统和煤炭企业监控网络,建设高速度、大容量、智能化的综合监控平台,及时对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准确辨识、评价和预警,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要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对重大安全隐患、非法违法生产、私开滥挖和隐瞒安全事故的举报者给予重奖。开展100%整治“专项行动”。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时段,不定期组织拉网式排查,坚持“四不两直”抽查、督查,把排查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每道工序、每名员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对排查出的一般隐患要列清单、建台账,限期整改、逐一销号。暂时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要依法停产整顿、挂牌督办、一盯到底,直至彻底整改。掀起全程问责“亮剑风暴”。对监管部门在安全监管职责、专项整治、打非治违等方面执行不扎实、落实不到位的,要视同发生事故,启动问责调查程序;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要坚持“严执法、零容忍”,从严从快从重处罚。要加大责任事故追查力度,特别要对监管人员失职、失察行为,采取事前、事中、事后“一条线”责任倒追办法,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全力打造“法治民生”。深入推进“法治蒲县”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加快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和网格化管理,落实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社会管理职责。实施视频监控三级网络工程,完善“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防管控”一体治安防控格局,有效预防、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依法处理信访案件。丰富和发展“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化解社会矛盾,运用法治方式处理信访积案,促进群众由信“访”向信“法”转变,全力推动“事要解决”、“案结事了”。完善法律服务和司法救助体系,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主张权利、表达诉求、维护权益。依法治理食品安全。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打击各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管理、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让制假售劣者无处藏身,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工作,提高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水平。持续做好审计、统计、人防、科技、气象、宗教、地方志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责任编辑:杨洋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