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鹏 陈沛)今年以来,蒲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四个年”活动安排部署,立足县情发展实际,聚焦“一二四三”总体工作思路,突出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总揽,坚持生态环境、文化教育两个优先,做好工业转型、农业升级、三产提速、城乡一体四篇文章,打造幸福、平安、法治三大品牌,逆势而上,奋力赶超,全力汇聚转型跨越发展正能量。
该县牢牢把握在困难中求发展的主动权,以“止缓回稳促增”为目标,从生产、销售、服务三方面抓起,第一时间落实省“煤炭20条”,出台减负促销5条临时措施,为企业减免费金高达3亿多元。今年,再次出台减负补充措施,大幅下调煤矿企业捆绑收费标准,对涉煤收费项目全部按规定进行了清理规范。同时,由县级领导挂帅,组织相关部门、企业赴运城、长治及周边8个县市、12个企业洽谈对接,进一步拓宽销路。截至目前,全县原煤产量达到715.63万吨,同比增长93.8%;煤炭销量达到757.09万吨,同比增长110%,为县域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面加快工业转型步伐。在传统产业改造上,总投资100.2亿元整合改造24座矿井,目前已完成投资98.亿元,11座矿井正式生产,3座进入联合试运转,7座正在建设,年底将建成5座,届时可形成1770万吨产能。在延伸产业链条上,着力打造煤电材、煤电化、煤气化等产业链,总投资2亿元的煤机维修制造项目1#车间已完成试运行,2#车间正在建设;赢晟园精密铸造新增汽车摇臂支架、不锈钢龙头等8种产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在新兴产业开发上,实施新兴产业项目7个,预算投资43.9亿元,年度完成投资26.4亿元。总投资7.7亿元的龙祥干法水泥项目,土建工程基本完工,90%的设备已订购;总投资17.6亿元的肖家沟现代物流园区煤炭集运站项目,前期手续已办结;总投资8.7亿元的大唐豹子梁10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在平整升压站建设场地。
大力推进核桃、马铃薯“两个十万亩”基地建设。核桃种植累计发展到10万余亩、人均1亩多,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9个,其中山中垣发展到2.4万亩,实现了全覆盖,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并且实现了核桃产业后勤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马铃薯高新技术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实行政府补贴,全县马铃薯种植已发展到5万亩,被确定为“国家级马铃薯栽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今年试种商品薯2000余亩,全力打造“美红紫”马铃薯品牌。全力扶持“农”字号龙头企业,核桃加工企业正茂公司已建成核桃油、核桃仁生产线,年消化核桃5000吨;马铃薯加工企业昌源公司建成淀粉、粉丝、粉条生产线,年可消化马铃薯6万吨,产值7000余万元。苹果、小杂粮、中药材、大棚菜、特色养殖等蓬勃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打造城乡宜居宜业新家园。牢牢把握“西山门户”区位优势和临汾“后花园”发展定位,全力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投资14.6亿元,实施了24项城建重点工程。蒲红路、平安公园、西关农贸市场等工程竣工投用;全民健康服务中心即将投用;鹿城山水小区棚户改造年内2栋完成主体,2栋3层封顶;锦绣小区年内完成10万平方米建设任务;滨河大道二期工程10月底前竣工通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乔家湾乡“百镇建设”拉开框架,已完成投资1.3亿元,涉及的23项重点工程12项完工、6项开工,人口集聚效应凸显。黑龙关、克城、薛关完成城镇建设发展规划,覆盖14个村2万人口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开始投入使用。洪洞—蒲县—大宁高速路列入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五鹿山旅游路、曹午线竣工通车;山西中部引黄灌溉工程蒲县段供水规划已通过省、市专家评审,规划建设的5座小型水库中四沟水库已开工建设;投资6000万元,实施饮水安全、节水灌溉、水保生态等工程,耕地灌溉面积2.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51%;西坪垣220KV输变电站已完工,西坪垣通蒲城、太林两条输电线路工程正在招标,年内建成,农网改造全面铺开。狠抓生态建设,严格落实污染源头治理责任,12座煤矿的污水处理系统和2家企业的脱硫脱硝设施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城内已改造燃煤锅炉12台、取缔2台,城区天然气入户3500户,年内实现全覆盖。
倾力满足广大群众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始终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的理念,连续4年每年投资2亿元以上,不遗余力改善民生。教育强民方面,实施“文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新建一中、克城中学、鹿城小学、县直幼儿园等已建成投用;率先在全国实施“蛋奶工程”;率先在全省实行学前到高中15年教育全免费;连续3年,每年拿出100多万元重奖教育一线工作者;面向全国高薪聘请高中名师26名,今年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达到129人。医疗健民方面,打造“健康蒲县”,投资1亿元的全民健康服务中心即将投用;9个乡镇计生服务中心竣工投用;薛关、古县两个乡镇卫生院完成基础建设;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县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实现“零差率”销售。保障惠民方面,以完善就业、社保、住房、救助体系为重点,倾力圆好百姓的“就业梦”、“安居梦”、“养老梦”,完成农民技能培训300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196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559人;总投资1.6亿元,建设三期保障性住房1230套,一期、二期共648套已分配到户;全县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6万人,参保率88.%,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