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一个龙头”坚持“四个三”思路

蒲县确定提前两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2016-03-03 10:03: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以提前两年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以“百里昕水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为龙头,实施人才强县、文教立县、生态靓县“三大战略”,突出产业转型、脱贫摘帽、城乡建设“三大攻坚”,打造全省新型能源、区域休闲度假、西山商贸物流“三大基地”,努力建设开放蒲县、美丽蒲县、幸福蒲县,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新年伊始,蒲县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六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提速度为基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提出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

  从蒲县主要量化目标看,地区生产总值2014年已达52.49亿元,已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2015年预计分别达到23550元、7585元,按年均7%的保守速度增长,到2017年就可实现翻番目标。从全面小康监测指标体系看,目前蒲县全面小康进程指数为84.6%,五大类39项指标中,已有33项指标提前完成,其余6项指标经过努力预计2018年可全部完成。因此说,蒲县提出“提前两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是有依据、有底气、有支撑的。

  昕水河流域是蒲县区位最优越、产业最集聚、人口最集中、最可提升塑造的区域,涵盖7个乡镇、8万人口,经济总量占全县的75%以上。蒲县提出以“百里昕水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为龙头,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昕水河及支流区域建成全市有重要影响的生态带、文化带、旅游带、产业带和城镇带,“经济带”内人口达到10万以上,经济总量占到全县的8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文教立县、生态靓县“三大战略”,在打造优势中引领发展。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确保在“十三五”期间,全县引进管理、技术人才5000人,自主培养各类人才1万人,储备本土人才3万人。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今年,引进管理、技术人才1000人,自主培养社会各类人才2000人,储备本地乡土人才6000人。实施文教立县战略。围绕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目标,大力实施核心价值共塑、文化公共服务、文艺精品打造、城乡文明创建、文化产业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体制改革“八大工程”。围绕创建“全省教育强县”目标,实施新一轮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省级示范高中、省级职教中心。今年,重点抓好新闻中心大楼、锦绣小学等建设工程,建设佳乐文创园、永安民俗文化体验园,出版蒲县文化丛书,全力办好第二届东岳文化旅游节,完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实施生态靓县战略。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为统揽,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卫生县城”“生态文明县城”为抓手,努力把蒲县建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高地。“十三五”期间,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62%。今年,完成造林绿化4万亩,林木覆盖率在53%的基础上提高2个百分点;四沟水库建成投用,刁口水库开工建设,配套实施一批应急水源和引提管网工程,推动农村人畜饮水提升全覆盖;引深工业废气、燃煤污染、工程扬尘、车辆尾气“四大类污染”治理,推行清洁低碳生产,临大路沿线乡镇所在地启动集中供暖供气工程,推进省级低碳试点县和试点园区建设。

  全力聚焦产业转型、脱贫摘帽、城乡建设“三大攻坚”,在补齐短板中加快发展。推进产业转型攻坚。按照革命兴煤“六型转变”要求,把工作重心由产量扩张转向增强煤炭产业内生动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走资源转化、综合利用、循环发展之路,加快煤炭就地转化,引导煤炭企业利用“互联网+煤炭”等新业态,拓展煤炭销路,提高市场份额。今年原煤产量达到1400万吨以上,煤炭洗选率达95%以上。加快铝矾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实施好煤电铝一体化项目;提升华正煤机技术水平,打造临汾市最大的综合采煤机部件制造企业;鼓励赢晟园、鑫永鑫等铸造公司引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推进日产4500吨龙祥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的建设与投产;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科技、酿酒等新兴产业,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持之以恒推进“两个十万亩”提质增效,到2020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可生产优质核桃2000万公斤,建成全市最大的优质核桃基地;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种薯繁育面积1万亩,成为晋南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积极稳妥实施构树种植,建成全省优质肉牛标准化示范基地,大力扶持苹果、小杂粮、中药材、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正茂核桃、昕源薯业、实美食品等“农字号”龙头企业,打响“蒲县核桃”“蒲县马铃薯”“蒲县肉牛”等地方特色品牌。同时,组建蒲县农村商业银行,力争企业登陆“新三板”融资取得突破,推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增长5个百分点,每年新增100个中小微企业,积极打造发展新优势。推进脱贫摘帽攻坚。扎实开展好建档立卡“回头看”,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兜底扶贫组合拳。今年,推行企业对口帮扶,持续开展“千人百村惠万家”干部结对帮扶活动,确保全县25个贫困村、占到全县农业人口的20%的1.67万贫困人口,年内实现6000贫困人口脱贫、9个贫困村摘帽。推进城乡建设攻坚。围绕“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目标,统筹推进大县城、小城镇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到2020年,县城规划区和建成区分别达到13.8和7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达到5.5万人,全县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和45%。下大力气推进“大交通”建设,扎实做好郑银高铁、洪大高速、临大路县城段改造、罗克线改造等建设工作,实现县内半小时通达,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38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2公里/平方公里。加快实施西气东输蒲县段改线和天然气配套工程,全面铺开城乡4G网络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以PPP等模式参与城乡建设。

  倾力打造全省新型能源、区域休闲度假、西山商贸物流“三大基地”,在科学定位中特色发展。打造全省新型能源基地。依托丰富的煤炭、铝矾土、太阳能、风能等资源,统筹“煤、铝、电、风、光、气”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由输煤为主向输电为主、由黑色能源向绿色能源、由传统能源向新型能源的转变。先期以县东循环工业园区和20座现代化矿井、2×350兆瓦低热值煤发电、山煤300万吨选煤等项目建设为基础,做好煤炭产业的延伸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大唐豹子梁风电、远景能源风电、光伏发电为依托,发展新型能源产业。远期规划煤层气开采,引进生物质能等产业落地,形成蒲县新型产业的规模效益。打造区域休闲度假基地。以柏山东岳庙和五鹿山自然保护区两个“国保”为核心,以真武祠、段云书艺馆、西戎故居、梅洞山、峡村峡谷为节点,整体开发、特色打造,在全省、全国打响“心灵圣境,多彩蒲县”旅游品牌,建成辐射临汾、吕梁的区域休闲度假基地。打造西山商贸物流基地。以肖家沟物流园区煤炭集运站为中心,依托山西中南铁路,逐步扩大“西山锁钥”的区位优势。立足临汾西山煤、焦、铁等工业产品和核桃、马铃薯、苹果、梨等农副产品集运,建设一批品位高、配套全的商贸中心、配送中心和专业市场,发展一批货运配送、直达供货等现代物流企业,推动生产、交易、仓储、配送一体化发展。

  强力推进开放蒲县、美丽蒲县、幸福蒲县“三县建设”,在目标引领中科学发展。建设开放蒲县。畅通政府对话、企业合作、民间互动渠道,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能源开发、产业转型、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对外合作,大力提升经济外向度。“十三五”期间,引进项目资金1000亿元,利用外资达到420亿元,年均增长10%;外贸出口达到20万美元。今年,在沿海发达地区缔结两个以上友好县,外出举办2次以上招商推介活动,力争签约资金260亿元以上。建设美丽蒲县。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之美;构建崇文尚德、文明诚信、包容进取的人文之美;营造政治清明、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和谐之美。建设幸福蒲县。全力保障群众住有安居,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统筹抓好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落实好15年教育全免费、蛋奶工程、有线电视收视免费等优惠政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健全职工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扎实推进社会救助特别是大病救助工作;认真落实领导接访包案机制,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张鹏)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