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两个十万亩”主导产业撑开农民的钱袋子

2016-11-09 10:04: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柴云祥) 围绕“两个十万亩”战略目标,近年来,蒲县发挥资源优势、调整工作思路,以标准化农业发展为核心,以壮大特色农业为重点,科学制订标准化发展规划,圆满完成了国家级马铃薯栽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了省级核桃栽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截至目前,“两个十万亩”农业主导产业扎实推进,马铃薯亩产量达1500公斤,核桃亩产量达150至250公斤,产量比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之前分别提高20%和12%,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加强领导,强化推力。蒲县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全县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多次召开现场会议,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列入政府督察督办工作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蒲县马铃薯、核桃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文件,拿出5000余万元支持这两个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狠抓宣传,激发活力。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充分利用宣传月、动员会、现场会和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全县农民对农业标准化种植的认识,调动了参与农业标准化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技带头,增强动力。在大力引进、培育、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基础上,成功探索了马铃薯、糯玉米、大白菜“三种三收”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每亩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聘请专家常驻指导,邀请专家进行田间查看、技术指导及专题培训,并组织专门力量从事马铃薯研发和技术推广,极大提高了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科技含量。

  落实项目,释放引力。把抓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支撑,用五年时间高效完成了国家级马铃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并通过验收,在全县建立了以薛关镇、红道乡、山中乡为主的10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先后投资5亿元建设了“一区四园”,在省、市质监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等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技术指导性文件,建立了完善的标准体系。设立了农业调产基金,重点用于企业贷款贴息、技术改造、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投资3500余万元支持了昕源薯业公司等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了就地育种、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全县马铃薯种植逐步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标准”的产业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发展种植优质脱毒马铃薯20万亩。

  完善服务,凝聚合力。构建了县、乡、村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了服务体系,成立了相关协会、研究所、研发中心等机构,及时为农民提供生产管理、实用技术、市场动态、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服务。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