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希望和力量。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党委和政府肩负的神圣使命。近年来,蒲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倾心尽力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全力支持,充分发挥各级关工委组织和广大“五老”群体优势和重要作用,主动作为,创新工作,注重实效,形成了“党政推动、党建带动、县乡村三级关工委主动、各方联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一是抓组织领导,强化支持保障。坚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全县“3+X”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了关工委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认真听取关工委工作情况汇报,指导协调关心下一代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坚持关工委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办公经费与办公条件安排上予以特殊照顾,凡是工作需要的正常开支,都妥善予以解决,凡是工作中遇到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解决,确保关工委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抓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基础。注重关工委班子建设,配齐配强了由县委分管领导、老干部局、公安、司法、团委、妇联、民政、科协等多部门构成的县关工委领导机构,关工委办公室常驻人员保持在5名以上。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组织建设要求,全县9个乡镇、93个行政村、4个社区实现了关工委组织全覆盖,县、乡、村参与关工委工作的人员达到530人。按照“领导班子建设好、骨干队伍作用好、制度建立执行好、活动经常效果好、积极探索创新好”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涌现出“五好”先进乡镇3个、先进村委3个、先进学校2个。
三是抓资源整合,强化核心力量。“五老”以其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坚定的政治信念、丰富的智慧经验、崇高的精神风范和优良的传统作风,是教育青少年成长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我们不断动员、吸收更多身体健康、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老战士、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参与到关心下一代事业中来,他们已经成为优良传统的传播者、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良好社会风气的监督者,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核心力量。县关工委聘请15名“五老”同志巡回开展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科技培训、创业指导等工作;每个乡镇固定联系至少5名老同志协助和指导关工委组织开展日常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四是抓载体创新,强化工作支撑。关工委通过联合教育、司法、团委、妇联、工会等部门,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为原则,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实现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读书成长、文明创建、法治维权、关爱救助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县级层面建立了蒲子文化宫、段云书艺馆、烈士陵园、西戎故居、奥体中心、道德讲堂、消夏月才艺展示、互联网专属空间、青年干部微党课等青少年教育和活动平台,成立了妈妈(亲子)读书会、青少年读书会、留守儿童服务队、护航未成年人成长工作队、青少年校外活动宣传队、青少年书法会展等6个活动团队。乡镇、社区、学校紧跟时代要求,持续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发挥了关心、培养、教育、服务青少年的重要作用。
五是抓教育振兴,强化根本之策。把教育振兴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任务,落实蒲县教育振兴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在抓好蒲县高级中学、鹿城小学等一批现代化校舍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软件提升,连续5年面向全国高薪聘请高中名师,目前有各学科名师30名;连续5年每年拿出百万以上资金重奖先进教育工作者;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同建设“北师大-蒲县基础教育实验区”,高考成绩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现了逐年攀升、整体进步。作为省定贫困县,县财政持续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大力实行15年教育免费、“学生营养餐”等一系列助教兴学政策,在校贫困生每人每年可减免4345元。面对困难家庭的新要求、新期盼,我们不断创新完善助学形式,积极推进“捐资助学·圆润行动”,2017年宏源集团为首批65名品学兼优的建档立卡贫困生捐助学费34.3万元;2018年资助对象范围扩大延伸到非贫困生,目前已落实贫困生59人、非贫困生51人、资助金额60.5万元,确保不使一名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
在全县上下、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蒲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材这一核心目标,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社会层面、家庭层面、学校层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整治提升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网络环境、社会环境作为重点任务,倾力做好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关爱、保护和救助工作,全面排查和掌握青少年成长状况,以现实问题的解决体现服务青少年的切实成效,以扎实举措、务实精神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作者系蒲县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