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见到杨志勇时,他刚从清收的路上回来。他,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夜幕降临或许他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凭着心中的一份责任,自2017年4月到任蒲县联社太林信用社主任至今,他个人累计清收不良贷款514万元,用奉献和责任践行着蒲县农信人的敬业精神。
扎根农信默默奉献
“不良贷款的压降,从来就不是守株待兔就能完成的,靠的是我们的责任心和意志力,清收的路上,多一份责任,心中自然就多了一份担当。”杨志勇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不良贷款清收是银行的一项老大难工作,特别是要把那些盘根错节的“陈年旧账”收回来更是难上加难,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杨志勇对待工作,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捧着这碗饭就要担好这份责。”这是杨志勇跟同事们常说的一句话,他平日里虽没有豪言壮语,但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他都一直奔走在清收的路上,多年的清收经验,让杨志勇总结出,在贷款清收中,信息的收集至关重要。
“拉家常”是杨志勇常用的沟通技巧和工作方式,他经常利用农户空闲时间与这些欠贷户的父母谈心交流,与他们的邻居、朋友拉家常聊天。
一次在和村民聊天中,杨志勇获知辛庄村因为是煤矿采空区要整体搬迁,每户村民都会获得一笔补偿款,了解到这一信息后,他立即整理了辛庄村的贷款户资料,发现贷户韩某2012年在太林信用社贷款40万元至今未还。于是,杨志勇来到韩某家中做工作,发现韩某准备转移资产,他立刻与村委和担保人进行协调,对其讲述失信后的利害关系。在村委和担保人的沟通协调下,韩某当晚答应偿还贷款,并在第二天一次性将40万元贷款还清。
肩挑责任勇于担当
常言道: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到任太林信用社后,杨志勇攻坚克难,时刻要求自己做到正确定位,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告诫自己要担起这份重担,履行好这份职责。
针对往年留下的一些“陈年旧账”,杨志勇也曾产生过畏难情绪,但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肩负起这份责任。针对不良贷款户,杨志勇一村一户登记造册,制订清收对策,他把所有欠贷户的资料和村组干部的联系方式制成表格,以每个行政村为单位装订成册,无论是下乡调查贷款还是进村营销,他都随身携带,他放弃休息日,到欠贷户家中谈心,协商还款事项。狂风暴雨中,他赶到欠款户家中,只因对方愿意先还两万元。夜幕降临,他再次出发,就因为一名多年的欠贷户在外打工回了家。
“火眼金睛”谱写华章
常年积累的清收经验,杨志勇练就了“火眼金睛”。一次,杨志勇在与朋友吃饭时遇到邻桌的人过来给同桌的朋友敬酒,杨志勇看着敬酒人眼熟,就随口问道:“你在信用社有贷款吗?”“有,2013年贷了19万,这都五六年过去了,现在也没有能力偿还。”“那你敬的这个酒我就不喝了,我没有不守诚信的朋友。”杨志勇说。热闹的饭局顿时陷入了尴尬,在表明自己的身份后,他与敬酒人约定第二天在信用社见面,在见面后杨志勇了解到贷户韩某是一名货车司机,家中父亲和弟弟都是残疾人,长年需要照顾,全家人的生活靠他的收入维系着,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杨志勇与韩某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并叫来了其朋友给韩某做工作,经过多方努力,韩某最终制订了还款计划,就这样一笔不良贷款得到了有效解决。
俗话说,新账好要,老债难收。要把那些十几年欠贷户和担保人找到实属不易,想让顺顺当当还款更是比登天还难,有的长期外出打工,有的经常关门闭户故意躲避,还有的以各种理由赖着不还,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于是,杨志勇找贷户亲朋好友四处打听,想方设法和欠贷人取得联系。清收过程中,一些欠贷人冷言冷语,有时甚至恶语相向,杨志勇没少受委屈,可是当一笔笔不良资产在自己的努力下收了回来,他发自内心感到欣慰。
“不忘初心、一路踏歌前行”,凭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情、对责任的担当,杨志勇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谱写着一个农信人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绚丽华章。(孙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