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发力环境整治 打造“美丽乡村”

2017-08-24 08:42: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初秋时节,走进洪洞县辛村乡北段村,刚竣工的柏油路宽阔整洁。花岗岩材质的路沿石、彩砖铺就的人行道,俨然有一种城市的气息。街道两旁,青瓦白底的墙面上,“美丽新农村、新风进万家”“中国梦、孝当家、诚立身、俭养德”等一幅幅党建文化、廉政文化、孝道文化、企业文化宣传画图文并茂,让人应接不暇。“借助这次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我们还新铺了3000余米下水管道,主管道足有一米粗。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日子从此一去不返了。”村委会主任赵江涛介绍说。

  去年以来,辛村乡投资2300余万元,全面启动“大气环境、水体质量、乡村清洁、创建巩固、交通秩序”五大工程,着力打造“绿化、亮化、净化、硬化、气化、文化”美丽宜居新家园。日前,其经验得到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组的肯定和推广。辛村乡的工作实践正是洪洞县城乡环境集中整治的一个缩影。笔者进城郊、入平川、赴山区,只见一个个村庄干净整洁、一面面墙壁喷涂一新、一道道文化墙夺人眼目。所到之处,整洁干净;所见所闻,令人欣喜。作为展示临汾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洪洞县十分重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站在创优发展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高度,以系统工程思路狠抓这项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省、市要求,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样板化带动、长效化管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全市组织的多轮督查中,洪洞县分值均名列前茅。

  高标准定位是洪洞县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头顶“国家卫生县城”桂冠,洪洞县的城区环境享誉一方。与此相比,农村人居环境条件则不容乐观。为此,洪洞县委、县政府高起点谋划,像抓县城一样抓农村脏乱差的整治,把县城环境卫生标准向农村延伸。出台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方案,以乡镇所在地、中心村、公路铁路及河流沿线村庄为重点,以治乱、治垃圾、治污水、治面源污染及道路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明确要求到今年8月底前,乱搭乱建全拆、乱堆乱放全去、残垣断壁全补、村内道路全治、所有房屋全喷、路旁树木全刷、排水渠道全清。“治理七举措”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制定了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洪洞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县政协主席具体主抓。将全县划分为五个片区,即城区、河西片区、南垣片区、赵城片区、西山片区。每个片区主任均由副县级领导担任。印发《县四套班子领导包联乡镇责任制通知》《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任务清单和责任领导》,明确规定各乡镇和涉及24个县直部门的“一把手”为第一负责人。县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研、多次现场协调、多次召开推进会,对各乡镇组织了两轮百分制督查排队,严格落实问题、责任、整改三个清单,启动约谈问责机制,为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播放电视新闻200余篇,悬挂横幅3000余条,刷写标语1万余条,出动宣传车800余台次,发放公开信、倡议书10万条,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引导群众投入环境整治“主战场”。

  洪洞县还把典型带动作为一项重要抓手。在县级层面,推出“五区联治、三十突破”,即全县一盘棋,全力打造“两纵八横十条道路、十个景点和十个企业”;在乡镇层面,要求乡乡(镇镇)有特色、村村有亮点,培树身边看得见、容易学的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堤村乡建立了“党员义工”服务队,广胜寺镇采用“六个三”工作法……全县形成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工作态势。数据表明,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配置垃圾车597辆、垃圾桶5000余个,清运垃圾80.7万余吨,刷白树木30余万株、粉刷墙面273万多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442处,修复残垣断壁396处,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18处,300多个村庄焕然一新。

  村容村貌变了,人居环境好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高了。曲亭镇上寨村古宅巍峨、古道沧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依托这一优势,正在申报“中国传统古村落”;明姜镇北伏牛村致力打造田园风光·美丽乡村,投资30余万元,开发流转下湿地150余亩,发展莲、鱼混养;广胜寺镇东湾村作为洪洞县抗日政府诞生地,近日与太原世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数十亿的红色景区投资合作框架意向书……农村环境整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洪洞县委书记、城乡环境集中整治领导组组长郑步电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实施好“三四五六七”战略,即管理三提升、文化四结合、机制四上墙、宣传六到位、治理七举措,狠抓长效机制建立和村民素质养成,不断谱写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保优夺魁新篇章。”(孔小平 李安安)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