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县助农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2019-01-14 22:12: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种葱全凭浇水才能收成好,前几天刚种下苗、浇上水,现在给苗敷膜过冬,过了年还要再浇四五遍地呢!”北董乡东闫村的杨留喜正在地里忙活着。

  满城楼观玉阑干,小雪晴时不共寒。走在山西省曲沃县北董乡的田间小道上,浓郁的泥土气息沁人心脾,田里一派忙碌的景象。细看过去,原来是农民们正在给葱苗浇水、敷保温膜。

  北董乡是曲沃县第一大农业乡,这里山清水秀、沃野千里,2018年入选了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近年来,这里大力发展葱、蒜、藕种植产业,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年产8余吨。为了支持北董乡农业强镇经济发展,国网曲沃县供电公司积极作为,为全乡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也鼓舞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干劲儿。

  “咱也终于脱贫了!”

  葱、蒜要想收成好,灌溉十分重要。这也给该县电力供电公司出了考题。2016年以来,曲沃县供电公司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大配套电力设施投入,改造0.4千伏线路30余千米、10千伏线路130余千米、配变台580座,改造机井1015眼。据北董供电所董永安介绍:“农网改造升级后,乡里的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许多村民都更换了大功率抽水泵。”

  村民杨庆贵说:“原来村里浇地用的都是私人的变压器,破破烂烂经常坏,吱吱响人也不敢靠近,一时半会儿修不好就耽误浇地。而且电压低、浇地慢,花费还多。”

  谈起村里的农网改造,杨庆贵喜笑颜开:“如今,浇地不愁了,电压足,浇地快,水供得也远了。原来我这块地只有一口井可以用,农忙的时候只能排队等,现在三口井都能供到,多会儿想浇多会儿浇,收成比以前高了不少。”

  穿过农田,走在东闫村笔直平整的道路上,冬日的阳光暖意融融,一旁的电力线路整齐划一,房前屋后密密麻麻的“蜘蛛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四线乐谱”。

  跟着杨留喜来到家中,不大的院子一半让给了牛棚,5头壮实的牛正在吃草料。去年4月,北董供电所驻村工作队帮助杨留喜申请产业扶贫资金,贷款5万元买了3头牛,今年大牛下崽给家里又添了两头小牛。

  “前些年,村里只有一台变压器,人吃饭都用不上电,更别说喂牛了,铡草机用电根本带不起来。”杨留喜指着屋檐下的铡草机,“五头牛吃草料很厉害,一个月能吃两吨,家里没啥劳力,种地养牛忙不过来,多亏了这台铡草机。”

  如今3头大牛又怀孕了,明年3月就下崽。经估算,养牛给杨留喜家每年增收1.5万元,种植葱蒜收入一万余元,杨留喜高兴地说:“咱也终于脱贫了!”

  深蓝色光伏板成亮丽风景

  走进东闫村杨岩山家中,放眼望去,屋顶上一排排深蓝色光伏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曲沃县供电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加快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新建及改造光伏配套线路52公里,新增及更换变压器62台。积极开辟绿色通道,为全县539户安装了分布式光伏电站,每户年均增收6000余元。

  “别看表面上一片平静,这些光伏发电板可都在不停地工作呢,我可要照顾好它们。”杨岩山在清除自家光伏发电板上的灰尘后高兴地说。安了这个发电板,不用出力、不用动脑,一个月能拿到千数块钱,光伏板就是钱袋子,现在照看光伏板成了杨岩山每天最惦记的事。

  在他家的屋顶上,12千瓦的板占地40余平方米,不远处的房檐下,紧贴墙壁安装了电表和逆变器,电表液晶屏显示电站已累计发电1.1万度。“去年11月光伏电站并入电网开始发电,这些发电收入每月直接打入我的账户,以后的日子一定会好过许多!”郭俊宝深有感触地说。

  郭俊宝也是东闫村中安装光伏电站的其中一户,他指着自家屋顶的光伏电板对笔者说:“这光伏电板能把阳光变成电,卖的钱用来帮我们脱贫致富。屋顶架起光伏电板,只要有太阳,我们就能进钱。”说起屋顶电板的好处,郭俊宝头头是道,光伏扶贫电站是帮助村民致富的大好机遇,保守估计,至少在今后25年时间持续受益。

  “天气不好时,光伏自动保护装置可能会导致开关落闸,天气变晴后一定要及时合闸,以免影响发电量。”曲沃县北董供电所柳俊利提醒村民光伏电站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

  “光伏发电见效快、收入稳定、受益时间长、管理简单,对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意义重大。”东闫村党支部书记陈本金介绍说。

  得益于电力保障到位,东闫村正一步步走向现代化。望着眼前欣欣向荣的景象,陈本金有了新想法:“下一步,东闫村将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吸引中小型企业在村里落户,形成规模化经营,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靳佩佩 程立志 崔晋博)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