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70岁的祁立义在曲沃县朋友圈里被称为“好人”。老祁在职时曾当过多年教师,后调入县国土资源局从政。退休10年来,他义务支教助教不间断,去年被县关工委授予“最美五老”称号。
弥补“小三门”教师短缺
作为县政协常委,祁立义经常深入农村视察调研,当他了解到农村某小学一名四年级学生在用“为什么”一词造句中,提出“老师课程表上排的音乐、体育、美术课为什么老不上”时,意识到孩子们的发问道出了渴望学习音体美“小三门”的心声,同时也反映出农村偏远小学“小三门”教师短缺的真实情况。祁立义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唱歌、表演、授课、写作等,他都能拿得出手。凭借这些特长,便不辞辛苦,骑着摩托车从县城到农村,寻找当年和他一块从教并有一技之长的杨志强、石秉瑞、李立宪、吕斌等18名退休教师,组成一支“爱心团队”,在8所农村小学义务助教“小三门”课程。在祁立义带领下,这支“爱心团队”先后教唱《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雷锋好榜样》等16首歌曲,并为这8所学校各训练了一支少儿军乐队。为学校编排(体育)舞蹈《红红的日子》《中国范儿》《扇子舞》等22个节目。在美术课上,教孩子们学习简笔画知识,学做“安全手抄报”“学习宪法手抄报”“学习十九大精神手抄报”,学画小动物、小昆虫,还教孩子们学习剪纸,剪“囍”字、剪窗花、剪各种动植物,共授美术课760多课时。
他们的爱心助教之举,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随之教育部门也采取有效措施,为农村偏远小学逐步配备了“小三门”教师。看到这些,祁立义的心终于放下来,感到很欣慰。
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祁立义常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在民间,长在民间,发展在民间。它是一座艺术宝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更是一座知识精神宝库。作为一名五老,有责任有义务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就热爱优秀传统文化。”
曲沃是晋国古都、千年古县、中国成语典故之乡,祁立义组织“五老”成员靳贵、杨浩有、刘明管等到中小学开展了曲沃成语典故讲座,给同学们讲述了《桐叶封弟》《秦晋之好》等成语故事。他请民间艺人到中小学表演《清风亭》《表花》《朝阳沟》等戏剧节目和晋国历史情景剧《宾至如归》《任人唯贤》等。他还请会书法的“五老”人员教孩子们学写毛笔字,从执笔、坐姿、基本笔划和基本功着手,为孩子们当场示范,耐心指导。同时,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和人员给同学们赠送笔墨、柳公权书法字帖等学习用品计1800余件。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祁立义还组织开展了捐书进校园活动,给10所中小学捐赠了《弟子规》《我们教了孩子们什么》和科普图书共计6000余册,使传统文化、科普之光照进孩子们的课堂。
深入校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祁立义经常深入全县中小学通过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令人敬佩的是,在有关部门支持下,他收集整理了辛亥革命、红军长征、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解放曲沃的360余幅图片,自己设计制作成版面,到学校巡回展出。其中,规模较大、影响广泛的有两次:第一次是在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之时,以“辛亥百年,薪火相传”为主题,先后在乐昌中学、东关小学、兴华中学、曲村镇、史村镇、北董乡等40多所中小学巡回展出。第二次是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之时,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维护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先后在实验小学、浍杰小学、秦岗小学等37所中小学巡回展出。两次展览受教育学生达3万余人次,征集学生观后感作文2461篇,使同学们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孩子们说:“这样的观展活动,生动直观,易懂好记,既系统地了解了中国近代史,又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还明白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道理。” 薛金山 张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