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日前,全国妇联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决定》,曲沃晋国博物馆获“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这是晋国博物馆继2019年荣获“省级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后获得的又一项肯定。
肯定的背后,离不开27位“巾帼榜样”对博物馆事业的努力和付出,是她们用奉献绽放着时代芳华。
又一个周末,值完夜班的陈晶敏和樊玲简单梳妆后又积极投入到了新一天的工作中。“按照惯例,周末来博物馆的游客比往常多,我们得做好各项准备。”此时,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也陆续到位。其中,“80后”王瑞华就职于陈展保管部,刘晶晶则主要负责文创产品的研发工作。
巾帼花开别样红。入职十年来,樊玲主要从事讲解工作。她表示,每年小长假及旅游旺季,是她们最忙的时候。“尽管工作比较辛苦,但看着游客带着求知的心来,又满意地离开,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樊玲说,讲解工作虽然是重复的,但是面对的游客却是不同的。从他们身上,我能看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敬仰和崇拜,让我更加懂得自己的职责所在,坚定了为每一位游客做好周到服务的决心。
寒来暑往,樊玲在一年又一年的辛勤忙碌中,与同事们共同见证着“晋博”的成长。每年近乎300天的工作强度,没有让她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她踏实向前的信念。“相对于其他幕后工作的同事来说,讲解员工作给了我很多‘露脸’的机会,我感到很知足。”樊玲说。
与樊玲一样,今年也是陈晶敏在“晋博”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起草文件、新媒体平台运营、对外宣传等,是她每天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待工作、对待游客,陈晶敏总是热情高涨,然而提起自己的孩子,她却黯然神伤。“其实,这几乎是每个‘晋博人’的‘心结’。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陈晶敏说,因为“讲好晋国故事、传承优秀文化”是每一个“晋博人”的责任。
晋国博物馆是一座以晋文化为主题的遗址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还记得2015年申报第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那是我们第一次申报项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五一’前收到入围精品展的通知。还来不及高兴,我和同事便一起投入精品展的汇报工作,沐着晨光来单位,披着星光回家……”一晃五年过去了,谈到自己参与的第一个申报项目,刘晶晶仍兴奋不已。
短短几年里,刘晶晶和同事经历了申报国家4A级景区的喜悦,见证着“晋博”获批国家二级博物馆背后的不易,享受和大家勠力同心争取好成绩的过程……
2014年,晋国博物馆对外开放。在未开馆之前,“80后”王瑞华就参与博物馆的陈展筹备工作,成为陈展保管部的一员。在这期间,王瑞华与同事一同经历了遗址的复原与展示,并在领导的带领下,搜集所有遗址的原始资料,经过多次试验复原加固遗址墓葬,使墓葬展示达到最原始的状态。
王瑞华介绍,车马坑是博物馆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车马坑的日常维护也是陈展保管部的重要工作,与专家研讨维护方案,跟专家一起在坑内清理、维护。这些工作,虽然每天都是爬高上低,与土和泥巴打交道,但我们也乐在其中,维护是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把历史的文明展示给观众,并保存千秋万代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正式开馆后,基本陈列已完成,当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慕名而来,就为一瞻三晋之源的真容与壮观时,我感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作为一个陈展人,就是要日复一日地深入研究,了解观众所求,将历史文明和晋文化广为传播。”王瑞华说。
立足岗位,潜心文博。多年来,无数如陈晶敏、樊玲、刘晶晶、王瑞华在内的“晋博人”始终以传承晋文化为己任,用专业的态度讲述晋国故事,用优质的服务传播曲沃文明。在27名女性中,仅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就有8人,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近年来,她们在晋文化研究与培训、青铜器研究、车马坑修复、展览策划、对外宣传、博物馆教育、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发挥各自所长,提升晋国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在文博岗位上绽放最美的青春芳华。
此外,为了让更多人走进晋国博物馆、感受晋文化。她们开展了一系列以考古知识科普、馆校合作、志愿者培训、小讲解员培训、研学旅游等为主要形式的宣教活动。开馆以来,共接待观众100余万人,提供讲解服务12000余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赢得了广泛赞誉。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是对晋博人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今后工作的鞭策。我们将把今天的荣誉作为新的起点,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使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再上新台阶,为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作出文博人应有的贡献。”陈晶敏说。
记者 陈明 亢亚莉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