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风 山西作为文化大省,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无论是对于历史研究做出珍贵贡献的晋祠、平遥,还是对佛教的传播起到积极意义的五台山,山西,因其特有的文化资源,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因其珍贵的历史意义,向世人展现着神秘且古老的气韵。 有效的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塑造城市新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久前落幕的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可谓是文化的一场盛大派对,山西各地市文化产业的集中整合、新兴产业的涌现、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等在此届文博会上得到很好地交流和绽放,为山西的建设埋下了促动的伏笔。据了解,本届文博会共推出招商项目356个,涉及金额688亿元,还有签约项目77个,签约引资金额182亿元,展会现场成交额突破1.6亿元,达成合作意向突破35亿元。文化的传播是神奇的,它是可见的,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它又是不可见的,影响着一代代人的习惯和传统,山西也借此契机巩固了其文化大省的形象。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印象对于一个城市固然重要,但同时又是局限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关键方面,但是固守一个形象,时间久了对于其发展也会产生“拖后腿”的错觉。因此,发展、变革、创新又是城市发展的新命题。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立足于山西厚重瑰丽的历史内容,同时又宣扬新型产业文化内容,使传统和创新得到了恰到好处的结合,而这样的促动也为不久之后国庆小长假山西的接待游客人数再添新数。 据了解,今年国庆假期7天内,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57.63万人次,同比增长17.02%,旅游综合收入21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5%。“黄金周”期间,纳入全省假日旅游统计的36个重点旅游景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4.33万人次,累计实现门票收入1.94亿元。接待量位居前5位的是:平遥古城、晋城皇城相府、绵山旅游区、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这些货真价实、沉甸甸的的数量统计正是对山西不懈发展的最好回报。 有人说,文化是最具人情味的城市角色,面对四通八达的交通、重叠崛起的高楼,文化就像是一股暖流给予整个城市窝心的温存。人们从四面而来,带着新奇和期待,探索着这里,感受着这里,“菊花展”“采摘节”等这些摘掉利欲的帽子,实实在在给予市民幸福感的文化活动也给这股暖流增添了动力。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以后,不再有顽固的陈旧想法为山西的新形象诟病,不再有别有用心的偏见对山西的发展指指点点,不再有迂腐的说辞污蔑这里不求上进。山西,说它好,有自己的理由,说它不好,也有自己的理由,但厚积薄发的力量足以让人措手不及,因为,它是山西。 |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