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省 人人共享

——我省“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之六

2015-12-17 10:22:29 来源:新华网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制定整个“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不使一个人掉队,意味着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发展成果。
    坚持共享发展,首先要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要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为此,我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富民与强省统一,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切实做好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养老、扶贫等民生工作,使全省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既是关于共享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也是我们推动共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共享水平
    看得见的幸福才能长久,摸得着的实惠才算拥有。小康,其本身就是增进民众福祉的含义。当前,越是经济下行、财政紧张,越要重视民生保障工作,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马彬在谈到共享发展时说,要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在民生问题上下大力气,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全省范围内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力度,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共建能力,提升人们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共享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效率,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议》中提及的教育、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都是涉及公共服务的核心领域。
    教育方面,着眼于“提高质量”,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继续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全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机制。
    就业方面,要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劳动参与率,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和就业促进计划,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立完善促进就业创业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推进重大疾病防治战略,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等。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设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力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等。
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确保如期脱贫
    我们知道,所谓共享发展,就是要在明确“制度安排”的前提下,倡导“机会均等”,倡导“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当前,我省贫困面积大、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我省就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
    我们的目标是,“十三五”时期每年减贫50万人,如期实现232万贫困人口脱贫。具体讲,2016年-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和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45万人脱贫;通过移民搬迁可以解决45万人脱贫;还有50万左右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则可以通过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如此,到2020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在马彬看来,把扶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和贫困类型施策,将“精准定位”贯彻到整个脱贫工作过程的始终,努力实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以两大集中连片贫困区为重点,促进形成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大合力,确保全省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
    此外,我们还要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财政综合扶贫投入力度。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加大贫困地区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努力解决空心村问题,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
    有人说,获得感就像金子一样,擦掉表层,从里到外都会闪闪发光。只有这样真切的获得感,才是民生的获得感,才是老百姓的获得感。坚持共享发展,实际上就是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一个比较情境下福利状态的“升级”。而这其中,既包含具体福利的提升,也可以是群体福利身份的确认和改善,包括收入的合理分配也包括生活环境的改善。
    马彬表示,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富的关键在于共享,而要进一步实现共富,就应当继续全面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效率提高同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稳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治理欠薪工作机制,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和工资指导,建立保障和促进农民收入多元化增长的长效机制,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
    对于如何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建议》给出了明确答案: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实施设施提升工程、城市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工程和环境提质工程,不断加大城市管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保障性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和租赁住房供给能力,加快城中村改造,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园林绿化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完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和宜居示范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力度,强化垃圾污水治理,加快宜居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关键的五年。共享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一个都不能少”地走向小康,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本报记者任志霞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