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上,我给学生出示了写作的题目《爱,就是……》,并在黑板上列出了写作要求。学生们托腮凝思之后,便纷纷奋笔疾书。在一片安静的沙沙声中,我的脑海中便清晰地浮现出了母亲的身影。
借用朱德老前辈的一句话:“我的母亲是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中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一位。”无须夸张,母亲姐弟6人,她在娘家是长女,上有父母大人,下有弟妹5人,因此母亲小小年纪便担负着种种责任。管大的上学管小的吃穿,夏天洗衣雪天拾柴,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灯下纺线,忙忙碌碌中母亲走过了童年、少年。稍大后,心灵手巧的母亲学会了缝纫,这之后全家老少的四季衣服便都归在了母亲的势力范围。细心而聪慧的她件件作品都能引起邻居们的啧啧夸赞。
母亲勤劳而不言苦,嫁给作为独生子的我的父亲后,负担依然不轻。
上有二老下有我姐弟4人,一年四季总是奔波在地里。她是干农活的好把式,不管是牵牛犁地还是间苗施肥,样样都能拿下。肩扛手提忙个不停,她吃的苦多又多,但凡你能说出的各种农活,长年累月地都在母亲身上演绎着。家里的粮屯总是堆得尖尖的,我们全家都有一种富足感、自豪感。村里干农活的老把式无不佩服我母亲的坚韧、勤劳、能干!母亲最害怕给家人带来麻烦。她曾因在地里干活饿过了头,骑自行车返家时在半路上昏倒在地,而她却瞒着家里所有的人。她肩膀后曾长了一个不小的纤维瘤,可她一怕花钱二怕子女担心,自己一人在镇上的诊所里悄悄动了手术,可是之后她的胳膊无法伸后,连穿衣都很困难,时间长达一年。这两件事都是若干年后她作为陈年旧事讲给我们的,她讲的是那么平淡而又从容。
母亲现在已过花甲但身体还算硬朗。我的哥哥和弟弟在县城工作,我和姐姐则远嫁他乡。在安享晚年的日子里,母亲最盼望的就是过节了。
因为一过节,她的孩子们便会纷纷赶回家来与她团聚,无与伦比的天伦之乐总让母亲开心不已。
哥哥和弟弟驾车不过20分钟就可到家。而我和姐姐尽快往家赶也得两三个小时,而在这两三个小时的车程里,我姐妹二人的话语总不过是这几句:妈一定蒸好了香喷喷的包子,调好了浓浓的蒜汁;妈肯定把西瓜冰在冰箱里等我们回家;妈一定提前把我们的房间生好了炉子,暖暖的……还未到家,但家的温馨早已让我们陶醉了。果不出所料,一进家门,母亲就忙着给我们张罗吃的、喝的。她陀螺般厨房客厅几趟跑,而不让我们动手。等我们洗手坐好,一切都已就绪。喷香的包子、各色家乡小菜、可口的米粥。这就是家的味道,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的脸上盛满了挥之不去的笑容。
最享受的就是饭后聊天了,沙发上、土炕上、板凳上满满地坐着,谈父母的健康、饮食,说子女的工作、生活,论孙子辈的学习,或回忆或畅想,有滋有味,笑声不断。
在家里最辉煌的场面就数返程了,提前半天母亲就开始检点忙碌了。外面堂屋桌子上摆满了要带给我们的东西。馒头、包子、花卷、自家腌制的小菜一家一份,有冰箱的多一些,无冰箱的少一些;自己缝制的空调枕一家一个,花色任选;亲手纺织的毛线床单一家两个,一模一样;自己制作的纯棉鞋垫一家一沓;孩子们过冬的棉衣一家一包……我们纷纷劝母亲:外面都能买到,你就别忙乎了,身体要紧。但母亲总说“家里的好”!我们何曾不知道呀,只是不想累坏了她老人家。于是准备工作开始,我们姐弟4人或往包里装或往车里塞,一派忙碌的景象,哥哥笑称:我们成打劫的了。母亲则忙着叮咛了这个、叮咛那个,“别把包子挤了”、“别把咸菜翻了”、“装好,慢点,慢点”……每逢上车前,母亲总会感叹:这交通便利了,你们早上打个电话说要回家,一会儿大大小小就站了一屋子,说要上班,一会儿家里就空落落了。那要搁在过去,骑自行车还不得一天。我们都从母亲的话语中听出了不舍的味道,一个个喉头发紧、鼻子发酸。是的,年龄大了就希望儿孙绕膝呀!可是……大家无奈,只好纷纷接过话头,“是的,是的,过一半个月就又放假了,我们就又回来了”。后来我们暗地里商量,不要一起回家,也不要一起离家,分批回家,好让母亲的幸福多一些,失落少一些。可又一想,那母亲岂不要忙碌好一阵子吗?不行,不行!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没有想出一个两全之策。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姐弟4人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都有一个幸福的小家,母亲便也放心了好多。大爱无声,母亲的爱恰如春雨,点点滴滴都飘洒在我们的生活中;母亲的爱也恰如阳光,丝丝缕缕都照射在我们的周围;母亲的爱更如白雪,纷纷扬扬地净化着我们的心灵。也正因为有了母亲的爱,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心工作。大恩不言谢,我们又怎一个“谢”字能报答得了呢。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趁父母还健在,我们只有常打电话常回家,让父母少些担心与挂念,多些开心与快乐。唯愿老人家健康常在!幸福常在!!秦红芳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