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连这么可怜的人,我们都提不起爱心,那么这个社会慢慢地就麻木不仁了。懂得教育的父母,要引导孩子看到这些可怜的人就去帮助,带他们到养老院、孤儿院去关怀这些可怜的人,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这六种人可怜,要让他们“皆有所养”,确确实实,我们古圣先王都特别照顾这些可怜的人。
“男有分,女有归”。男子,有他的天职、本分要尽,包括对父母的恩义、对另一半的情义、对孩子的道义。“男有分,女有归”,在古代社会比较强调“男主外,女主内”,而这个内外并没有高下之分,是夫妻一体承担起家庭的生活,共同撑起整个家道的延续、家道的承传。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维持经济和教育好孩子。那大家觉得赚钱重要,还是照顾好先生、儿子,教育好下一代重要?当然是教育好下一代、照顾好家庭。所以重要的工作都交给重要的人做。为什么?母亲怀胎十月,跟孩子之间,我相信比爸爸更亲,男人又没有怀胎十个月的感觉。什么叫一体?我相信女子是最有感受的。而且出于天性,女子一生会牵挂自己的孩子,那是自己生出来的。孩子不好了,她一辈子都不会有真正的快乐。所以女子一生要真正幸福,一定要把孩子带好。现在女子出来工作的比较多了,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女子出来工作,第一个就是想多赚点钱。但是请教大家,女子出来了,真的多赚钱了吗?三十年前,爸爸一个人赚,妈妈在家里相夫教子,还能买个房子,因为她勤俭。现在夫妻两个赚钱,不知道勤俭,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连房屋都是三十年贷款,有没有?有。所以告诉大家,钱不是多赚就有,钱是勤俭持家才能留得下来。不然你看现在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眼镜要雷朋的,衣服都是名牌的,鞋子都是NIKE的,手表都是OMEGA的,你看都这样去花钱,哪花得够?现在的孩子都不节制,手机半年就要换一款,你再怎么会赚,也不够他花。这是从勤俭的角度来看的,大家要冷静,不要随波逐流,好像人家要这样,我也要这样。再来,孩子有父母照顾,尤其母亲能好好照顾,他会养成读书的习惯,请问能省多少补习费,省多少精神去催“读书了,读书了”。还有健康。孩子现在都在外面吃,慢性病、癌症的患病年龄愈来愈低,有十八岁中风就死了的,为什么?“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在外面吃的很多都很脏。身体不健康,请问孩子跟先生以后的医药费要多花多少?孩子身体不好,他读书差人家差多少,他以后做事业就输了多少。身体不好,他以后家庭都会出状况,他怎么去扛起一个家庭的责任?所以你看光是一个健康的问题,就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再来,德行。你把他德行的根基扎好了,以后不用操孩子的心。他德行不好,以后出去创业不知道要多花你多少钱,然后夫妻吵架你还要去帮他排解,等他养了孩子还不负责任,还丢给你,“妈,交给你了”。你看你要操多少心!
现在人考虑事情很有意思,只考虑眼前,都不考虑以后会怎么样,“管它以后怎么样,现在能握在手上的钱最实在”。当然,这段话讲完,你们回去也不要太激动,跟你先生说,我不干工作了,我就在家相夫教子了。你先生下个礼拜就跑来:“那个蔡某某在哪里?听完课,我太太马上就辞掉工作,我要跟他拼了。”好的理念,大家也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要视你整个家庭的客观状况才好。而且更重要的,要让孩子真正感觉你是爱他的,是用心在培育他。哪怕你现在都有工作,只要你每天都可以给孩子这个感觉,孩子还是健康的。最起码男人再忙,每天也要讲《德育故事》二十分钟给孩子听。那孩子多有信心,“我爸爸很爱我,每天都讲德育故事给我听”,他还去讲给别人听,从小就长聪明智慧。所以重点是看我们的用心怎么样。大家好好去思考一下,夫妻到底怎么配合才能让家庭幸福、才能养育好下一代。想清楚了,我们才能经营得好。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人没有私心,任何的货物,只要有人需要,赶紧拿着去帮助他。我们从汶川大地震就可以看出我们民族的力量,当下不分彼此,大量的货物运到灾区。“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我们有经验、有力量去协助别人,我们就尽心尽力,没有私心。所以《弟子规》才说,“己有能,勿自私”,要有这样的胸襟。 蔡礼旭 主讲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