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特别的课堂

2015-05-22 08:09: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母亲节前夕,临汾剑桥外国语学校组织学校部分师生,到太岳山区的浮山县张庄乡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徐村参观学习,意在把感恩、奉献、合作、分享教育具体化、形象化,他们还把这次外出冠之为“游学”活动。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一忘年活动,所见所闻,感慨颇多,特写三章诗意小散文以记之:


    采摘

    一座座蔬菜大棚,似云山云海,连绵不断,一望无际。一个个身着时装的都市孩童,像一群群小蜜蜂,慕名来这里“采蜜”。他们飞进大棚,头顶“白云”,脚踏湿地,沐浴着闷热的空气。洗耳听讲解,恭听高科技。极目望去,满眼是新绿,如同进入了仙境圣地。采几条带刺儿的黄瓜放绿兜,摘一串鲜嫩的西红柿捧手里。明天是母亲节,好让妈妈尝个鲜,分享我们的幸福与惊喜。并要告诉她,来到这里,我们才知道城市居民的菜篮里为什么会“四季常青”。只有城乡紧密地连在一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甜蜜。

    

    观牛

    踏进牧业肉牛场,一排排钢架结构的新式牛棚,一部部现代化的先进设施,机械化操作,监控式管理,到处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走进牛舍,一列列个大膘肥的肉牛,面对这些稀有的小来客,肃立、注目、静静地在此迎候。

    饲料员给孩子们讲解着牛的品种、性格和特长。牛儿进餐还伴着音乐,牛儿饮水还唱着欢歌。大家兴致勃勃地观牛、说牛、议牛。

    孩子们一个个不约而同地说,我们一定要学习牛的品格、牛的精神,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立志长大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

    

    讲故事

    在返临的路上,车箱成了课堂,讲解员给孩子们讲述着这个小山村两位领头人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执政为民的故事:他们俩同年同月同日生,一个是支书盖寅生,不当“铁老板”,立志返乡建设新农村。一个是村长吉伟强,考上公务员,放弃“铁饭碗”,回村同父老乡亲一起奔小康。他们生活上,亲密无间,一瓶好酒两人醉;工作上,紧密配合,忘我工作不知累。村民们赞他们:一个闪电、一个吼雷;一个放砧、一个抡锤。建牛场、筑大棚,走南又闯北。白天工作争分秒,晚上忙到月牙坠。孩子们听得入迷,心领神会,感到这就是最大的感恩、最好的合作、最令人敬佩的奉献精神。

    耳闻目睹,凝神结想,老朽之感慨,不禁油然而生:滚滚的旅行车在奔驰向前,莘莘游学的孩童在健康成长……”  (景捷升


     

责任编辑:柏东丽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