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蒲绿河湾
今年5月,我从寓居的京城回到坐落在汾河岸边的故乡汾阴村,一切都感觉到是那么的清晰、亲切。千姿百态的众多飞鸟在白杨翠柳间鸣叫戏闹,天空地面全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突然,我看见河湾的沼泽里、荷花湖边、软泥地上都生长出了一丛一丛久违的蒲草。那些修长的叶子已窜出地面一米多高,葳蕤繁茂,青翠欲滴,与蓝绿相间的汾水清波相映成趣。抹去记忆的封尘,尽管那些生命力、繁殖力极强的蒲草并没有什么气味,但自古至今我们村里的父老乡亲却美其名曰:“香蒲”。香蒲,多么美好的富有感情色彩的称谓,具备了诗人般的气质。
小时候,汾河两岸的香蒲漫滩遍野,浩浩荡荡,向南望不到头,向北看不见尾。置身其中,宛如游弋在葱绿色的汪洋大海。香蒲生就一副平凡模样,虽然不如柳林的婀娜多姿,不似白杨的高大挺拔,但一簇簇、一丛丛的挤挤挨挨,抱团成阵形成气候,随风起伏绿浪翻滚,为壮美的汾河平原增添了几分幽雅的风姿。这里曾是飞鸟的天堂,也是我们那帮孩子撒野放纵的广阔天地。我们用香蒲叶子编织出伪装,戴在头上、披在身上,在那密密匝匝的香蒲丛中寻觅躲藏、追逐擒拿、潜水游泳,直喊得声嘶力竭,玩得筋疲力尽,泥脚土脸地尽兴而归。清悠悠的汾河,绿莹莹的香蒲青纱帐,给我们那一代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故事。
香蒲为人们的生活做出过很多的贡献。蒲叶长高后割了晒干可用作盖房苫顶,用蒲叶编成的盛物用具经济耐用;拧成草绳再围作蒲团可当坐具,软绵而舒适。蒲干打成门帘,透光而清香。到了秋冬季节,黄褐色的蒲捧花穗变成白色,采摘回来晒干后的蒲绒可以絮枕头,轻盈柔软,清心健脑。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蒲叶织成个头很大的扇子。在那物质匮乏的年月,香蒲用自己渺小、孱弱的身躯,为人们的生活奉献着一切。
直到后来,汾河两岸那些浩浩香蒲渐渐枯萎,最终销声匿迹。滩秃水瘦,众多的鸟儿也含泪离去远走他乡,只剩下一片萧索凋零的茫茫荒滩。香蒲的消失,曾给我以及乡亲们的心中带来无限惆怅。
漫步在迤逦蜿蜒、柏油铺就的汾河大堤上,身旁的紫荆花散发着幽幽的清香,沁人肺腑。堤下沼泽香蒲丛里栖息着十几只洁白的天鹅,有的在悠闲地觅食,有的在蒲叶间呼朋引伴尽情的悠闲散步。童年时代漫滩香蒲一派葱绿的美丽画卷,又开始在我眼前渐次有序地舒展开来。
蓝天碧水梦想,正在点缀故乡。 (上官建国)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