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父亲母亲

2015-05-30 10:15: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对离休老干部,老革命。

父亲今年八十七岁,母亲八十五岁。虽说他们如今耳聋、眼花,一天天在变老,但只要他们健在,我们的家就在,家在,我们做子女的就是幸福的孩子。

我的老家在抗日根据地山西省沁源县郭道镇,父母亲幼时同在镇上的介神庙小学读书。由于日寇多次烧杀扫荡,家和学校被烧毁,他们断断续续地读完小学后,父亲考入我党培养干部的太岳中学,母亲考入我党设在山西阳城的财经干校,双双走上革命道路。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结缘于包办娃娃亲的父母亲,由懵懂少年到结为夫妻,养儿育女,风风雨雨共度了五十年金婚,六十年钻石婚,并将共同迎来七十年白金婚。

父母亲都是老党员,一辈子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无私地为党工作。

父亲在某县当公安局长期间,我正好参加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在那里下乡。公社一位女团委书记生了孩子,根据政策是可以上城市户口的,正巧我们去县城开三干会,同志们就叫我去找一下父亲,尽快给孩子报上户口。我满怀信心地去父亲办公室,对他说明来意,父亲当头就泼过来一盆冷水,他说:“办户口你去户籍室去。”这件事让我很没面子。父亲就是这样,对自己的儿女也不会利用职权办任何事的。

父亲在外事办工作期间,为了解决归侨的工作生活等困难,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各有关单位协调,用很短的时间在全区落实侨务政策,平反了冤假错案,并在深圳建立了侨务工作的联络窗口,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为此省侨办、地直党委先后四次授予父亲先进模范的光荣称号。逢年过节,有些归侨带着礼品到家里表示感谢,父亲总是拒收。

母亲是个有魄力,有能力的干部。在工作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见荣誉就让,见困难就上。

每次有涨工资的机会,她总说自己工资高主动把名额让给其他低工资的同志。在改革开放中,她能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与时俱进,敢想敢干。离休后还提笔投稿,揭露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在我家乡犯下的滔天罪行。

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虽然父母已离休多年,但他们时常关心国家大事,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为家乡献爱心。母亲每年应缴党费一百余元,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时,母亲为了庆祝党的生日,决定从那时起每年要主动多缴党费,建党九十年就缴九百块,而且还要每年递增,有人劝她按规定缴就可以了,她还是执意要缴九百元,她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咱家的幸福生活,我们能活到八十多,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是享共产党的福,做人不能忘了本,只要我活一年,就按九百块缴一年党费。”父母亲一生清正廉洁,忠于自己的入党誓言。作为他们的女儿,我为之骄傲。父母没有给我们姐弟安排一份清闲、挣钱多的工作,也不会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我们在父母的教育下都在努力、积极、向上的生活着。我们秉承家训:诚信待人,勤俭持家,忠厚传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生活,兢兢业业工作。

快乐地生活在祖国各地,享受着老一辈革命者奋斗得来的和平生活。

感谢父母亲给我们生命,给我们爱,给我们受教育的机会,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祝父母亲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邓立华

     

责任编辑:巩鹏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