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春节前夕,市关工委副主任仇克询同志惠赠《冰心寄情》上、中、下三本书,110万字。我认真拜读,十分钦佩仇克询同志痴迷楹联的钻研和勤奋精神,心中感慨良多、感触颇深。
我和仇克询同志认识较早,共事较迟。在2007年7月,市委调整充实市关工委领导班子,我是上届班子成员中保留下来的副主任,仇克询同志是新增选副主任兼秘书长。从那时起,我和仇克询同志搭班子共事长达9年之久。关工委是社会团体组织,秘书长责任重大,事无巨细。仇克询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从2003年起,仇克询同志利用工作之余坚持练习书法,写出无数优秀楹联,内涵丰富,富有哲理,语言生动,朗朗上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他把十年间写的万余副楹联汇编成书,冠名《冰心寄情》,可谓心血的结晶。阅读《冰心寄情》是一种艺术享受,联想到我在《山西日报》工作期间,跟随老社长史纪言同志下乡采访,他走街串巷,看到优秀楹联,立即记到笔记本上,老社长对楹联痴迷的往事至今记忆犹新。阅读《冰心寄情》,看到仇克询同志的楹联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我将其总结为“三个一”。
数量之多临汾第一人
仇克询同志痴迷楹联,因为他认识到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继承楹联这一创作形式,是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每天大部分时间浸泡在楹联的海洋中,潜心琢磨写作技巧,购买有关书籍和杂志,经常与联友切磋交流,十年时间共撰写挽联、寿联、婚嫁联、庆贺联万余副,涉及人物达2000人之多,分家族篇、亲戚篇、同学篇、老师篇、同事篇、友人篇等9个类别。在我目前接触到的楹联人物中,仇克询同志撰写数量之多是临汾第一人。
水平之高临汾第一人
《冰心寄情》楹联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仇克询同志年过七旬,不管是受人之托,还是自主写作,都是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或祝福,或哀思,都把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赤子之情以及广博的学识融化在每一副楹联中。可以说,他所创作的每一副楹联都寄托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同志、同事、朋友的一片真情。恰如他在《后记》中写道:“一片冰心写真情,真情尽在玉壶中,《冰心寄情》得面世,亲友相助情更浓。”“天道酬勤”用到仇克询同志身上恰到好处。
通俗易懂临汾第一人
《冰心寄情》开卷之作写襄汾县张槐村仇家族先仇鸣扬。仇鸣扬生于1642年,事迹载入碑文,仇克询依据碑文记载和族人口述传说,撰联四副:写诗歌,填新词,学富五车,八斗才华追杜甫;乐善举,喜济世,为民百计,四方群众赞仇翁。
张槐仇氏,奉铭扬始祖,岁岁后人常祭祀;村外南坡,有先辈墓碑,年年俎豆壮佳城。
全心凭节俭,勤劳立业,一代芳名荣梓里;终世靠耕读,忠孝传家,千秋成绩展人间。
待人没有豪言壮语,乐忙稼穑,勤劳竭力;处事常怀古道热肠,永助邻闾,善举人间。
这4副联,把明末年间的人物和往事高度概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仇克询同志的楹联写家族、写个人,关联历史,民生民意;写农耕商贾、干部工人,有血有肉,活龙活现。真可谓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真是文化程度高的人读了不浅,文化程度低的人读了不深,好文风人人称赞总之,《冰心寄情》读后,使我想起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老年人的要求“活到老,学到老”。克询同志年过七旬,潜心研究楹联,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执著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梁明)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