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金色的。记得儿时,每到放学,我总是与小伙伴们,丢下书包,拿起镰刀,背起竹筐,三五成群、兴高采烈地去山上割草。
说到养猪,除了用家里的红薯、谷糠、土豆、玉米之外,主要靠去山上挖野草来凑数。这种劳动习惯称之为“打猪草”或“扯猪食”。
到了山上,大家用灵巧的小手,挥镰向前,一把把、一堆堆将野菜不停地往各自的篮子里堆积。山风吹拂,舞动着大家的衣衫。一不小心,有些小伙伴们的手就会被草丛的野刺扎伤。大家全然不顾疼痛,眼里依然盯着那青青的野草,心里想着怎样快速割满一篮草。
我特别怕夏天去打猪草,头上日头毒辣辣的,仿佛火烤,实在不好消受。更特别的是,在这个时节,那些藏在草丛中和乱石堆里的蜈蚣、毒蛇、马蜂更是令人猝不及防。因此,我会事先拿一根竹棍先行驱赶后再下手。拿一根竹棍驱赶藏在草里的小动物时,我最害怕从中跑出蛇。有些蛇不动时很难察觉,与草一样的颜色,一旦受惊就乱窜,甚至追赶人。像五步蛇就是如此,这种蛇剧毒无比,被它咬到,据说走五步就会死。有一次,我看到一洼嫩草十分茂密。我还没来得及思考,伸手就去割。没想到刚割了一把,一条粗大的五步蛇的七寸部位就被我的镰刀划出一道深深的口子。随后,它血迹斑斑地窜出,摆几下,不动了,吓得我毛骨悚然。
后来大人知道了,都说我运气好。农村有句俗语:打蛇打七寸。我那一刀要是割在蛇的其他部位而不是七寸上,我就会有被毒蛇咬的生命危险。
直到后来,每每想起这件事情,我就觉得害怕。
因此,在农村,为了避免被蛇咬,大人常常教育小孩,在靠近草蓬前,要么用棍子先搅动,要么用石头沙子去打草丛,那些伤人的蛇就会闻风而逃。成语“打草惊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至于野蜂和毒虫,常常是防不胜防。无论怎样的小心,也有被螫的时候。
受伤的部位一下子就会变得红肿,小伙伴们帮着拔出毒刺、挤出毒血,在溪水边简单地清理一下伤口,随手扯一把草药捣碎敷上,受伤者就会继续打猪草。
艳阳当空,当野草装满了竹篓,我总爱钻进附近一人多高的油菜地里。这是天然的屏障,避开大人目光,小伙伴们可以尽情地谈天说地、唱山歌、讲故事或嬉戏。嬉戏时,无数的花蕊、花粉、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沾得满头、满身。清香好闻,惬意极了。但无论如何,摔跤打仗是不敢的。珍惜庄稼禾苗,农村的小孩个个都是牢记在心。(覃光林)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