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末期我对原临汾地区劳动局局长仇克询先生就有耳闻,但彼此认识是在90年代末期的一次朋友聚会上。那时我对他的印象是一个饱学谦和的老领导,说话文质彬彬,言简意赅,分析问题一言中的。后来多次的相聚中更感其平易近人,我们的情谊也不断加深。前一时期听一些朋友说仇克询近来新出一书,还说肯定有给我的,我也不好意思讨要,只等下一次聚会时再说。不料前些日子仇老突然打来电话,说是要把他的新作给我寄来。
原以为此书也是像其他一些老干部一样,是一本个人的回忆录,不料却是厚厚的三本楹联专著《冰心寄情》,令我十分震惊,仔细翻阅,令我越看越难以释手。过去只知道仇克询是大笔杆子,书法造诣也很深,却不知道他还有这等楹联功底,更加深了对他的敬意。重要的是他老来还竟有如此大的毅力,对此我根本不敢想,也做不到。
由于大作内容丰富,字数甚多,一时难以看完,于是只好先捡我知道和熟悉的人有选择地看起,尔后再慢慢从头细品。仇克询的楹联大作既有写给先祖的,也有同事的,还有朋友的,可以说是一部楹联巨著,虽然还未看完,但从已看的部分就已经感受颇深,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水准高。仇克询的楹联中,既有对故去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的怀念,也有对健在的同事和朋友的肯定,字字句句对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忍辱负重、奋斗不息的精神和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品德进行了赞颂。如写某君“奉公,尽瘁鞠躬,勤勤恳恳,功绩争荣日月;处事光明磊落,老老实实,沉浮无愧天人。”又如写某君“人品若山河,永传后代;大德犹日月,长惠千秋。”看着这些对同志和朋友的赞评,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在他的楹联中常常把一个人的宏伟业绩和崇高品德与党、祖国和人民联系起来,与名山大川联系起来,有的还把他们工作过的地方和担任过的职务联系起来。有直叙,有拟人,表现手法各有不同,因而既感染人,又振奋人。文如其人,从对这些人的功德赞美中看得出仇克询很高的政治素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的楹联中也处处体现了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这对今天仍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有一定的启迪和教育,而仇老本身就是一位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有口皆碑的好领导,这就更具有说服力。
二是亲友情谊深。仇克询的楹联相当一部分是抒发对故去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哀思,特别是写给一些在文革中蒙受过不白之冤和虽才华出众却英年早逝的朋友、同事更是字字是血,句句是泪。如忆悼某君“恨苍昊嫉才,患病长眠,痛洒千行伤汝泪;悲英贤落病,驾云归去,悼公万古忆君情。”又如悼某君“喊天呼地情未断;思君睹物泪独流。”这些人有的过去和我也很熟悉,关系也甚好,今看联思人,不由心中泛起一阵阵酸楚。而仇克询的三卷楹联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对老朋友、老同事的深情厚谊和无限怀念,这充分反映了仇老的高尚人品,他确实是个值得信赖和尊敬的老领导和老朋友。
三是文字底功厚。楹联是我国相传久远的文学艺术类别之一,要求平仄、对仗、对应、节律、结构、形意都十分严格。我对此没有多少研究,偶尔无法推却时也编过几幅,但大都是处于应付,只要基本格式不出差错就行,过后就扔。而仇克询竟然能给2000余人编写了上万幅,多达几十万字的楹联,这不能不令人震惊,也实实是一部楹联艺术大师的鸿篇巨制。同时全书人与人之间,甚至一幅楹联与另一幅楹联之间在手法、格式上各不相同,其内容也绝不雷同和重复,一个人的楹联中不会有另一个人的影子,况且是这么多的条幅数量,这是 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这也真正体现了仇克询的文字底功和楹联的造诣之深。
四是奋斗毅力强。我见过许多老干部撰写的书,大都是回眸自己的经历,以留给后辈赏阅。但仇克询这部巨著不是简单的回忆录,而是厚厚三卷,长达几十万字的楹联巨著,这既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阅赏的资料,也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可谓大功一件。同时他的楹联巨著不是在自己的盛年,而是退休多年之后的暮年陆续完成的,这更是付出了比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很难想象这部巨著竟然出于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之手,这不能不令人惊叹不已。我比仇克询小一轮,但思想颓废,退休后根本无心参与社会活动,每日以闲聊和逗孙来打发时光,与仇克询相比无地自容。而仇克询虽年迈仍坚持多年,笔耕不懈,奋斗不息,他像屹立于峰巅的一棵苍松,又似闪耀着异彩的一片晚霞,鼓舞和激励着退休后的人们:不可再虚度不多的时光!愿仇老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最后为仇老新作附小诗一首:
仇老文才见硬功,三卷楹联寄深情。
老骥黄昏更奋蹄,冰心更使夕阳红。(盖其武)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