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依依故乡情

2015-08-07 09:19: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离开故乡多年,每次回去,我都能感受到故乡的变化,而每次都没能完整地感受故乡的巨变。闲暇之余,我和几个在外工作多年的老同学,相邀到故乡,寻找旧时的痕迹、寻找儿时的梦想,共同感受故乡的变化。

    从母校东街小学出来,沿县城老街,一路向西,去追寻儿时的踪迹。出西关,过了西门桥,我们驱车直奔玉环山,那是我们梦中的南山。

    在玉环山凉厅,久违的荆梢花香味扑面而来,这不正是家乡特有的味道么?儿时的记忆顿时涌现在脑海。小时候,我常和大哥去城外的山上砍荆梢枝子,缠成疙瘩,晒干后,当柴火烧,每年像这样的柴火都要准备很多。一闻到荆梢花的香味,我就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儿时情景记忆犹新。

    我站在凉厅,县城的全景尽收眼底,凉风习习吹来,让人心旷神怡。我们经常从山下攀爬而上,那时候山上没有这么多树,只是有一些灌木丛,大部分是风化岩,很滑,往上爬的时候必须揪着灌木,而下的时候就不容易了,一不小心就会滑落。我们经常故意往下滑,衣服上沾满了土。儿时的回忆总是美好的、甜蜜的。

    站在山顶上,望着县城的变化,我们震惊了。我魂牵梦萦的家乡县城,高楼林立,宽广的道路贯穿县城东西,卾河像一条玉带环绕着县城,几座风格各异的桥梁横亘在鄂河上,连接着县城南北。向东望去,薄雾缭绕在高楼林立的建筑群上,隐约可见柏山和新高中。对面的印台山以及东面的罗河沟、杜儿坪、暖泉湾高楼拔地而起,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坟成了北山公园,郁郁葱葱,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在晚上,那里满城灯火,更是另一番景象。将它和山城重庆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作为一个乡宁人,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感谢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感谢勤劳勇敢的父老乡亲们,是你们创造了人间仙境。

    回忆我记忆中的县城,颇为感慨。凉厅的正对方向,是解放台,原叫洪炉台,是阎锡山在抗战期间建的。正北是戏台子,东面是和睦堂,议事开会的地方,解放后变为粮库。我在县运输站当装卸工时,经常去那儿装卸粮食,里面很宽敞,也很高,笔直的木柱支撑着横梁,木柱很粗很结实,一个人刚刚合抱住,木质也很好。

    县城地势北高南低,一座座院落错落有致地摆布在县城的各个角落,由一条条古老的街巷把它们连接起来。东面和南面的城墙基本保留完整,罗河和鄂河在县城东面交汇,沿城墙边的码头向西而去,流入黄河。河水清澈透明,有泥鳅、青蛙,还有小土虾。天气暖和,妇女们就端着一脸盆衣服,占据有利位置洗衣服,家长里短地说着闲话。

    那时,家家都是两顿饭,时间比较宽裕,洗了衣服,就在石头上晾干。快到做饭时间,她们才一个个端上干净的衣服回家。站在南山上往下望去,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妇女们和晾晒在石头上的衣服,交映成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鄂河给了我们太多回忆。每当夏季,我们最爱去河滩,玩水、拣石头、玩沙子……在沙滩上,我们尽情地驰骋着自己的想象力,把沙子堆砌成各式各样的城堡,用水一冲,一切都化为乌有,然后重新开始新的工程。一天结束,我们手上、脸上沾满了泥沙,鞋和衣服又脏又湿,回家少不了要挨顿骂。

    一到夏天,河里的泥鳅长大了,我们结伴去捞。有时候几个人就能捞到一脸盆泥鳅,可家人不会做。邢建国父亲很会做泥鳅,洗干净,裹上面粉,放到油锅炸,特别好吃。后来我们捞上泥鳅,就拿到他家里让他爸给做,然后美餐一顿。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来到河滩,或坐在河边,把脚泡在河水里,或躺在还微微发烫的大石头上,静静地听着河水流淌的声音、听着远处传来的蛙鸣和蝉鸣声,享受着河水的清凉和夜空的寂静。望着清澈静谧的夜空,数着天上的星星。偶尔几个萤火虫从眼前飞过,同学们会赶上去捉,但一会儿就不见了……冬天到来,河面结了厚厚的冰,河床也宽阔了许多,同河边的积雪连成一片,白茫茫的,美极了!同学们就会搬出自制的冰车,到光滑的河面上滑冰。有时候从东门河一直能滑到西门河滩,速度快极了。我们还经常分成两支队伍打雪仗。弹药就是用河边的积雪捏成的雪球,放在冰车上,边滑边互相击打。如果避让不及时,就会让对方击中。在行进时变换队形,或用冰车冲散对方队伍,以便击破。或集中兵力打击对方的薄弱环节。有时,不小心从冰车上摔下来,浑身都沾满了冰雪,鞋子都湿了、结了冰,但依旧乐此不疲。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高楼大厦替代了错落有致的院落,鄂河也变成了人造景观,洪炉台也不见了踪迹。过去的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正在抹去儿时的痕迹。

    望着眼前的现代化城市,我寻觅着过去的记忆,而时空的交错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有些茫然了……沿着狭窄的公路驱车往前,我们来到了位于龙王坡的文笔峰塔下。小时候,我们经常步行爬坡来到此处,这里留下了我们曾经的足迹。

    文笔峰双塔位于县城南玉环山之腹,两塔东西对峙,相距400米,中间相隔凤凰沟。小时候,大人给我们讲述文笔峰双塔的故事,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金凤凰,栖息在南玉环山。金凤凰给乡宁带来吉祥。后来南蛮子来要盗走金凤凰,金凤凰就藏身南玉环山中间,将两个翅膀化作两座山峰。为了防止凤凰飞走,就在凤凰的翅膀上各建一座宝塔,把凤凰留在乡宁,庇佑乡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相传,宝塔下面还埋有宝藏。小时候,我对这些传说很好奇,就和同学一起上去研究宝塔的结构,探究如何登顶。但终究也没有看出个名堂来。参加工作后,我们春节期间和同学们一起拍照留影,总是选择在迎旭桥上或是桥下,把文笔峰双塔作背景来做纪念。

    文笔峰双塔依然屹立在那里,而我们已不再是儿时的我们了,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而我们热爱家乡的情怀,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浓。但愿文笔峰双塔继续庇佑家乡、庇佑家乡的父老乡亲。衷心祝愿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王崇德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