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门球的缘分是从2005年开始的,到现在整整十年了。从我第一次拿到门球杆的那天起,它就成了我爱不释手的战斗武器,它给了我健康、给了我快乐,打门球已成为我欢度晚年的生活方式。我与门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5年我在洪洞县赵城镇工作,在时任洪洞县门协主席蔺生俊倡导下,洪洞县成立起了赵城门球队。没有场地,我们几个老年朋友自己动手,建起了一块沙土门球场。县上领导给我们赠送了门球杆,并聘请赵城孙堡门球队员给我们当教练,赵城中老年门球运动团队由此开展,参加的人也一天天多了起来。一年后,在镇政府的支持下,赵城建立了赵城镇老年活动中心,新修四块连片沙土门球场地,这在当时全市乡镇一级是规模最大的门球场。北街村老支部书记、退休老干部刘贡贡,热心老年体育活动,热爱打门球,他自筹资金3000余元,与退休老干部段安龙一起,组织老年人自己动手又在北街文化中心建起了一块高标准的门球场。我们几个老朋友还成立了康乐门球队,在赵城门球联谊协会举办的第一届门球邀请赛上,我们打出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每年,我们几个老朋友还要自筹资金举办“赵城和谐杯”门球邀请赛。全县所有门球队,临汾市委、市政府门球代表队多次参赛,近200名老年运动员欢聚在这里,交流球技,谈笑风生,其乐无穷。
打门球广交朋友。居住临汾后,我参加了市委代表队,并结识了很多退休的老干部,他们有着平易近人的性格、平静的心态、和谐文明的球风,是打门球的老把式,和他们在一起打门球对我影响极深。2011年我参加了尧都区代表队,结识了体协主席张天珠,他二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门协主席马成文、副主席林忠绪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多次参加过全国大赛,是教练、打球的全把式。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尧都区政府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两块封闭式的高标准草坪门球场。老体协、门协多次获得省、市、国家级领导的好评和奖励。这些老干部都是我的好朋友、好“对手”。
2011年春节,我为门球场自编自写了三副对联,以表内心感激之情:政府搭台敬老爱老,百姓打球强身健体;两套班子作风好,一套人马夕阳红;新年新春新场地,练球练技练心态。这的的确确是广交朋友的真实写照。
打门球强身健体。门球运动是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广泛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是一项正式体育比赛项目。
运动量不大也不剧烈,有对抗但不接触,既动手又动脑,弯腰、下蹲、慢步走、快步跑,达到全身心投入,完全符合老年人生命在于运动的活动规律。对强身健体、人格魅力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十年来,我基本上是人不离球场,手不离球杆。打门球成了我晚年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精神食粮。过去,我工作劳累,生活的艰苦,久而久之患有胃溃疡,经常吐酸水、烧心、消化不良,近几年来,没有吃过药更没有打过针,打门球治好了我的病,每年体检化验,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吃饭多了,消化好了,晚上睡得香、睡得沉,浑身轻松,精神饱满。打起球来不知累,参加比赛劲头高。
打门球静心养性。要说静心、养性,我的收获最大。打门球的初级阶段,有互相埋怨的,有发牢骚的,争争吵吵,甚至影响到私人感情,心情很不舒畅。有经验也有教训,慢慢地养成了一种好习惯、好心态。从来不刻意追求比赛的胜负,把打门球作为一项培养情操的活动。有一幅标语写得很好,输赢一笑了之。像大肚弥勒佛一样心胸开朗,以淡定的心态、和谐的笑容面对比赛,才能走出一抹平静、豁达的门球之路。心无杂念、心态平静,是人生健康的秘诀,只有这样,打球受益不受害,心态好、身体好,这才是门球人的自豪、门球人的骄傲。
十年打门球,带来快乐,带来健康,也带来荣誉。在迈向天命之年的岁月里,珍惜每一天,同样把门球作为旅程的伴侣,这正是:绿色草坪映夕阳,球坛健身度晚年,与时俱进瞻未来,焕发青春追梦想。(崔元喜)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