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冬至阳生春又来

2015-12-19 10:01: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冬至确实是不客气的。它不像立春那样谦恭,唤来和煦的春光,还有滋润的雨水,而是迎来刺骨的寒风,把黑夜拉到最长的境界。

    其实,冬至是小心翼翼地来的、也是有备而来的、更是履着约来的。它穿过纷扬的雪花,趟过薄薄的冻冰,带着传承的习俗,看着太阳的脸色,让未来到来,让过去过去。在这个时令,闲着的和不太忙的人,呷着一杯老酒,把节令品得有滋有味。餐桌上有锅碗冒热气、菜地里有包菜们在坚守、粮仓里有收成在张望,没有来的,还有来不了的,仅是自己短缺的努力。寒风从门缝里钻进来,我们清醒了许多:我们习惯了去验证自然、社会对我们的诺言,却很少去验证自己给自己许下的诺言。

    冬至是和着辩证法而来的。它忍辱负重,甚至历经沧桑。它从周朝就出发了,在汉代转了一轮又一轮,在天南地北孕育了好多习俗。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热闹自不待言。冬至时节,一把米,甚至一席温暖的话,就能成就一屋的幸福。事实上,微小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容易满足就是天堂。冬至的冷是寒心的冷。

    但很多时候,它的火热甚至超过了夏。冬泳,火热着意志;冬耕,火热着墒情;冬雪,火热着飘扬;火锅,火热着胃口……关键在心,只要心热,身冷不起来。不论寒风如何袭击,前方的路照样伸延。只要心高,路才高;只要心宽,路才宽。再刺骨的寒风,都在强者的脚下;再险峻的山峰,都在智者的脚下。

    冬至虽然开启了严寒,但离春天确实不远了。唐朝杜甫写过一首《小至》的诗,开场就说:“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我常把冬至比作神秘的冷。

    我的眼睛里,不仅有冬至的沧桑,越冬的小寒、大寒,还有迎接立春的热。从这个意义上说,在24等分里,冬至与立春,坐成兄弟般的平凡。岁月就是如此让我们学会理解,年轮就是如此让我们学会宽容。倘若被严寒封闭在死胡同里,我们就会活得很累,就会与理解、宽容隔得很远。之所以活得累,恰是因为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结。

    冬至伊始,九九八十一天,都是补气养生、养精蓄锐的好日子。严巍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