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曹操的教子之道

2015-12-19 10:02: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极少有人知道曹操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曹丕、曹植二人与曹操并称“三曹”,在文学史上地位堪比“三苏”。

    曹丕文武双全,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曹植才华横溢,七步成诗流传千古。曹操的其他几个孩子也是各有所成,如曹彰勇武过人,曾大破鲜卑于辽东;曹冲聪明过人,曹冲称象的典故也是众口相传。与刘备那扶不起的阿斗、孙权那亡国的孙皓相比,曹操的儿子们明显更加成功,这与曹操平日里对他们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曹操的第一个教子之道是尊重兴趣。曹操注重孩子童年的启蒙教育,但是不强行命令,除了平日必修的课程外,循循善诱,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来着重培养。曹丕喜好政治,曹操便把自己著的《孟德全书》交给他学习,培养他的政治能力;曹植喜爱文学且极具天分,曹操便专门请老师教他诗词;而曹彰天性好战,曹操便令其拜师张辽习武。最终,曹操的这些孩子都成了大器。正是曹操的这种尊重兴趣、因材施教的教育战略成就了他们。

    曹操的第二个教子之道是宽严并施。曹操很爱他的孩子们,是个慈父,曹冲生病时曹操曾“食不下咽,昼夜照看”。但是曹操对待孩子们也非常严厉,曹植奉命押送军粮,但却喝酒误事,虽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但曹操仍然罚曹植向众军磕头请罪,其严厉程度可见一斑。这种宽严并施的教育方法使得曹操在给予孩子们爱时又不至于太过溺爱,同时教会了孩子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曹操的第三个教子之道是尊师重道。曹操深知老师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尤其重视尊师重道。曹植喜爱诗赋,曹操自己就是一个大诗人,但是他担心自己教的话会限制孩子的发展,于是专门拜请了被称为“国之重宝,士之精藻”的邴原当曹植的老师,而且令曹植尊之如父。曹彰喜武,曹操本也有些武艺,但也怕误了孩子前程,所以请了猛将张辽教习曹彰武艺。

    由曹操的教子之道可见,教育孩子不能盲目施压,更不能放任自流、过分溺爱。应当根据孩子的兴趣着重培养,并且最好请良师辅之。平日里多关心孩子,遇事时不一味包办,让孩子学会承担,这样才能使孩子茁壮成长。凝冰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