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重读《兰亭集序》

2016-03-18 11:07: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重读《兰亭集序》

李麦锁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在之初,会于会稽山阳之兰亭,修读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武林修竹,又有清流激端,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激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行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渡,有龙不有专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济期于尽!古人云“生死亦大事”岂不痛哉!再贤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至作,后之视今,亦犹会之视昔,悲夫!故列叙财人,承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至一也。后之贤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0多年前,有幸“偷”读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对故人的书法之绝,笔锋之利拍案叫绝。并承着他及他的友人,时而进那种雅而不俗,素而不艳的人生和境。偏远清幽之地,行率真自由之事,着朴素简洁之衣,食清淡爽口之味。歌清欣雅之章,叙自然真挚之情。从从容容,潇潇洒洒,坦坦荡荡,真真切切。

  生死之重,今古同慨,其实,生命的消逝和诞生,都带着圣洁的意味,王老的“一死生为诞,齐彭殇为哀作”,那是正视人生之痛的绝对勇气!当我容入社会,自逢偷闲,游玩或静观日出日落时地进入那个佳境,美中不足的是对他由悲观岁月的悲叹产生纠结。

  然而,近日细读了《古文观止》眼前豁然开朗,王羲之人生观并不消极。汉末魏晋时代的文人士子,在精神风貌上有一个鲜明的特征,他们有了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觉醒,他对人生充满着执着,面对岁月的流逝,才如同悲叹“消及其表,执着其里”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诚如《古文观止》所云:他的感慨实为当时士大夫务清淡,鲜实效,一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东晋时代统治编安江东,不思进取,士大夫们崇尚立学,清淡之风很盛。他却有忧国忧民,渴望救国,倒悬之意的旷达进取的人生态度。

  蓝天之下,一杯清茶,伴我再品《兰亭集序》,纠结无影,思想升华,历史的画卷一部部展开。动荡不安的魏晋时期,人们严重的不平衡和压抑。只能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获得身体和心理的安静和松弛。王羲之和他的友人在观赏自然中体悟人生道理,舒会稽山阴之兰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此时此地山辉川媚,风景秀丽,他从自然中体味人生之宇宙,拨动天地之弦,吟唱生命之强音,他衣襟飘飘,仙风道骨,发出“旷古之叹”再现出人生哲理中理趣美好的光芒。后之贤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茗茶一口,拍腿惊呼:兰亭不朽,王羲之不朽。

  


     

责任编辑:张茜

上一篇: 【散文】手擀面

 

下一篇: 【散文】阅读春天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