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萱草上的母爱

2016-05-20 11:22: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萱草上的母爱

钟芳

  午后,我静静地听着周华健深情的《忘忧草》,思绪又依稀飞回到了故乡的夏日。

  忘忧草,多么诗意而美丽的名字,它是一种草本植物,学名叫萱草,在我们家乡又叫黄花菜,看后让人赏心悦目。

  儿时的初夏,乡村的田垄上、河塘边、篱笆旁,到处都有蓬蓬茂密的黄花菜在生长,那些鲜艳夺目的花儿成了乡村一道亮丽风景。花开时节,碧绿的叶丛中挺立着高高的枝干,上面缀满了大大小小的、或浅黄或橙红的花骨朵儿,成簇成堆,色泽端庄典雅,一派娇媚。每天清晨,母亲总会挎着小竹篮带着我去菜园地头采摘。那些清丽可人的黄花菜,在乡野中随风摇曳。清早的餐桌上,我们能吃上清香扑鼻的黄花菜,夹一筷子入口,脆嫩清爽、鲜美无比。在母亲汗水闪烁的微笑中,我从此记下它的名字“黄花菜”。新鲜的黄花菜如果一时吃不了,那也没关系,母亲会把它们放到太阳下晒成干菜,要吃之前放在水中泡一泡,然后拌入美味的什锦,或切碎入馅,包出可口的水饺,那可都是些诱人的美食。

  上大学后,当我读到《诗经》:“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北堂幽暗,可以种萱。”才知道,北堂是指母亲所居住的地方,而萱草又名谖草,谖即忘的意思,因此古人也叫忘忧草。《博物志》中又曰:“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古时候游子要远行前种下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苏轼亦咏叹“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芳心”即母亲的爱心,这是一种深情的赞美与歌颂。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

  后来我在绿色军营从军的那些年,每当收到母亲寄来的信时,眼前都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和母亲一起采金针花的情景,感受母亲深深的牵挂与眷恋。

  萱草不仅是美味名花,还是良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传说习俗固然美妙,独特的花名更是让我浮想联翩,让我深深眷恋。陶潜的“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白居易的“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董必武的:“贻我含笑花,报以忘忧草。莫忧儿女事,常笑偕吾老。”它们皆表达了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我心中的萱草花,它是童年的快乐、母爱的温馨,也是孤独时的慰藉。

  人生是转瞬即逝的,与其苦苦挣扎于世,不如醉眼看红尘繁华,放下忧愁,坦然处之。让我们在自己杂芜的心田里种上几株“忘忧草”,它们会以独有的美丽和睿智,让缕缕快乐的馨香抚慰着我们疲惫倦怠的心灵,禅意人生。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散文】乡村田间

 

下一篇: 【散文】夏雨如诗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