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暖心粽子

2016-06-03 10:50: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暖心粽子

刘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家住在一处大杂院里,有二十多户人家。鸡犬声相闻,家事全透明。虽然人多口杂,但彼此间相处得还是很融洽。生活中遇到难事,各家各户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大婶、大叔们做“参谋”,帮忙出主意。

  那时由于实行计划供应,在市面上买食物要凭票证。即使有闲钱,一些紧俏时令商品还是不好买。大人们最怕过节,会耗费有限的供应票。

  那年端午节前,各家各户打着小算盘。想省钱的人家打算在外面买材料,回家包粽子。但是如果要是在自家包,总会弄出点动静。闷声独享,不给隔壁左右送点,情面上说不过去。所以,他们还是心存犹豫。少数几户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节前他们悄悄出门,买回成品,“躲在”家里吃。还有一些有乡下亲戚的住户,指望着老家人来送。可这是望天收,不完全靠得住。

  就在各家各户想着过节的心事时,东头王婶家的二妞下班回家,用自行车驮回一整筐粽子,上面还盖着薄棉絮,还有半袋子红芯盐蛋。

  二妞是大院里的“名人”,在一家省级招待所餐厅里帮厨。她性格风风火火、为人豪爽大度,人长得胖了点,相貌一般。谁也没想到,二妞这个节骨眼儿上给大家送来了一份意外的惊喜。

  二妞进院子后,也没跟她妈商量,亮开大嗓门喊道:“各位老少爷们、大娘大婶儿,拿钱、拿粮票,我给大家发粽子啰!绝对价廉物美,是招待所节日里的‘特供粽’。”

  闻声,男女老少从屋里拿着碗、盆蜂拥而出,围上来看热闹。掂量着热乎的粽子,人们好奇地询问着。二妞把额头上有汗水的刘海一捋,大大方方地说:“也算赶巧,领导决定把这批粽子内部‘处理’掉。我力气大,平常表现好,抢先把粽子包圆了,只按本钱代卖。另外,我还顺带‘讨’了些盐蛋配着吃。让街坊过个快乐充实的端午节。”

  二妞的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二大爷拄着拐杖,笑得合不拢嘴。二大爷问:“大伙儿该怎么感谢胖妞?”王婶这时插上了嘴:“怎么感谢?以后大伙儿多留意一下,给她物色一个好婆家呗!”二妞此时抿嘴笑得花枝乱颤,脸上飞扬起一抹红晕。看上去,她比谁都快乐。

  这真是一筐香软的粽子透着温暖,溢满着纯朴而厚重的邻里情啊!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