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乔忠延
立秋过去,紧跟着到来的节气是处暑。一个暑字承接了前面的小暑、大暑,割断了与立秋的缕连,似乎处暑在与秋天分庭抗礼,是阻隔流水时光的一道堤坝。非也!将目光投向阔野一看,处暑才是最美的秋色、最美的秋景。
秋色的美不似春色,春色美,美在稚嫩。秋色呢,美在丰厚;秋景美不似春景,春景美,美在娇贵;秋景呢,美在朴实。丰厚和朴实都是成熟的表现。成熟的果实丰硕在顶上、梢上、腰上,无论在哪里,绿叶都让出一筹供她们出头。走在开阔的田野上,仰望是硕果、俯首是硕果,硕果充盈了处暑、富贵了处暑。处暑,真是个好时节。然而千万莫忘了,处暑当属秋季的一个时节。处暑用自我的美好,华贵了秋天、扮靓了秋天。
处暑的美还在于感觉美。感觉美是人对时光、对自然的享受之美。熬过盛夏酷暑,一丝的微凉也会让人觉得惬意。立秋的凉意,仅是一丝一丝,而且是在暑热间隙赶紧见缝插针的一丝。这一丝好不珍贵,珍贵在若不珍惜,转瞬即逝。处暑则不然,赐予人的是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凉意。屋外凉爽,屋内更凉爽;行走凉爽,坐卧更凉爽;白昼凉爽,夜晚更凉爽。在处暑的夜晚睡觉那个爽,爽得舒适、爽得甜蜜。一觉醒来,秋阳亮闪在窗外,浑身清爽,精神抖擞,不止是收获庄稼,收获哪种成果也有使不完的劲头儿。真是天凉好个秋,而这美好的秋日当属处暑。
处暑往前,无法完全摆脱炎热,甚至不乏酷热。往后是凉了,可是凉过了头,早晚便有些寒。古人说“二八月乱穿衣”,八月是指农历的日子,是在处暑之后。一早一晚,毛衣、毛裤都用得上。早先没有毛衣、毛裤,棉衣、棉裤也抖露出来准备随时御寒。瞻前顾后,唯有处暑里的日子最可心宜人。“处”者,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这才发现,处暑虽然也有个暑字,那个暑字与小暑、大暑的暑截然不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指出:“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原来处暑就是全面炎热的结束、全面凉爽的起始,秋高气爽一词就是此时的专利。
秋凉迷醉人心,诗人哪能缺席。“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这是孟浩然眼中的《初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杜牧笔下的《秋夕》。两位诗人一勾画,远隔千年,唐朝的凉爽便浸染了我们。
处暑的凉爽不可否认是秋雨的功绩。秋雨虽是雨,却与春雨、夏雨有着本质的区别。春雨降临,未免阴冷,可是一旦雨过天晴,大地处处升温。夏雨骤降,像浇灭了燃烧的火焰,温度瞬间低了下来。然而,野火浇不尽,雨过蓦然升,酷热立即就会卷土重来,并且变本加厉,更甚、更烈。秋雨则不同,下一场降一次温,诚如古人所说,一场秋雨一场凉……
古老的节气渗透着先祖的伦理,教导着我们做人的道理。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