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扶贫下乡
刘杰
迎着隆冬的寒风,我和接待处荀书记驱车前往十多公里外的辛置镇下乡,就该镇十里铺村脱贫帮扶工作进行前期见面对接。
不到二十多分钟,车子已经到了辛置镇政府,前往十里铺村。十里铺村因距离市区十里地而得名,是个典型的纯农业村。这么多年来,我虽说听过十里铺村这个村名,却一直无缘领略这方热土。倒是十里铺脆而甜、水而嫩的甜瓜真是名不虚传。
随着车子的颠簸起伏,两边错落的建筑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冬日下光秃的土塬以及墨绿色的冬麦收入眼帘。不一会儿,我们看到在塬顶上一片有窑洞、有平房相互簇拥的村庄,这就是十里铺村。在了解了一些情况之后,我们一行下坡穿过垅畔前去所包联的贫困户周米雪家。
周米雪是一个让人怜惜的女孩子,她今年21岁,由于在4岁时高烧造成至今不会说话,影响智力发育滞缓。父亲年纪不大,但身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母亲长年照顾失明的姥姥,全家生活来源全靠亲戚们接济。为帮助他们家,十里铺村将周米雪的户口单独择出,为她申请办理了农村低保救济。
周米雪家的院墙是用几块砖和石头随便搭建起来的,两根歪歪扭扭的木棍上用铁丝绑了块长方形木片。对面三孔砖窑,中间在接近窑顶的上方可清晰看到一米多长的裂缝,约摸算来像六七十年代盖的。周米雪的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进入屋内,光线十分昏暗,陈旧的沙发、破损的木制茶几,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摆设。她的母亲叙说了这几年来不幸的遭遇和家境的破败,话音几度哽咽,但没有对命运不公的抱怨与颓败,特别是对女儿周米雪在求医问药方面仍抱有很大希望。眼前坐在沙发上的周米雪,这个桃李年华的女孩子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皮肤像雪一样白皙,穿着一件米白色高领毛衣,双手抱于胸前,一直在那看着我们不时淡淡地笑,但眼光之中却透出一种清澈的明亮。从她的目光中,我捕捉到的是灵气与信心。如果没有人介绍她的不幸,又有谁能把这么清纯的她与智障、哑巴这些不堪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呢?眼前的她和她的母亲以及她们家的苦难,令我惊恐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安慰宽心的话语似乎显得那么多余、淡而无味。
简短的对接之后,我们离开了周家。周米雪的母亲一直把我们送出了院门的拐弯处。我几次回头想劝她别送了回去,因为家里还留有女儿和80多岁高龄双目失明的姥姥时刻不能离开人照顾。可当我看到她眼睛的刹那间,似乎看到有一种期待和渴求,我到嘴边的话却想说也说不出口,内心百感交集。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十里铺村的塬上,目之所及每一处都透着亮光。车子行驶在来时的小路上,车内却增加了讨论的声音,我们从周米雪的不幸谈到她家庭的困难,又谈到如何帮助她们家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我被这种热烈的氛围所感染,思绪在跳跃、血管在膨胀,为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能够参与到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工作中而激动,更坚信有国家的好政策,周米雪全家就像这冲散雾霾的阳光,充满希望、充满光明,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