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是这样炼成的
——苏胜勇长篇小说《弟子规传奇》序
乔忠延
吃过正月初一的年饺,我坐在案几前为苏胜勇先生的长篇小说《弟子规传奇》作序。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刻意为之。刻意为之不是写作的逻辑。写作的逻辑应是随愿、随缘,最起码也要随意。这里的随意,可不是随便的意思,而是要随着自我的意思行笔。为何这次却一反常态,刻意为之?
是我觉得此事重大,放在新春大年来写才够意思。
《弟子规传奇》是写《弟子规》诞生的过程。众所周知,《弟子规》是清朝乾隆年间之浮山县贾存仁根据绛县李毓秀的《训蒙文》编撰成的。这部图书以传统三字经的形式,将做人的道理讲述得面面俱到、细致入微。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几千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已经成为国人建功立业的共识,这没有丝毫问题。问题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立足点在于修身,修身不好,犹如建在沙滩上的房屋,随时都可能因为根基不稳而飘摇、而倾倒。足见,修身何等重要。
那么,如何修身?
从孔子,到孟子,再到墨子,以及董仲舒、朱熹,都不乏精辟见地,都为世人所传诵。可是,修身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难题,原因何在?是先贤的那些精辟见地都有点高谈阔论。高谈阔论没有错,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可以启迪人的思维,可以指给人们路径。不过,找对了路径具体如何行走,何处直行当提速,何处拐弯需减速,何处爬坡该加油,却没有指导性的规则。李毓秀功不可没,做了有益的尝试,写下了《训蒙文》,旨在规范人生言行。只是,《训蒙文》作为“文”便限制了其广泛流行。何况,还缺乏权威性,所以只能如烛光映照附近的人。要像日月之明,照亮国人的道德苍穹,非有《弟子规》这样的经典问世不可,贾存仁就担当了这样的使命,而且担当得非常完美。美在变散文为韵文,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熟读成诵,大化于心,步履所致,以规行事,从修心到修身一以贯之。美在变文为规,文是文字、文章,可遵行亦可不遵行;规是规范、规则,可遵行不可不遵行。贾存仁将修心、修身,以及行为的标尺、准则,一一刻画,后人只要照准实行便可。中国的道德准则,做人规范,从此再不空洞,依照遵行,即可升华。美好人生,由此书写;美好社会,由此催生。贾存仁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进而要问,如此美好之事,为何由贾存仁完成?如此美好之事,为何由浮山人完成?这不是刻意为之,这不是领导指令,只能是率意而为,浑然天成。天成的机趣何在?打开来就可明白,美好是这样炼成的。而在没打开之前就只能发问:美好是怎样炼成的?
这样发问的不只是我,还有众多的浮山人。那一日,我听到了浮山县文联主席程晓东的发问。在场的就有苏胜勇先生,我听了秋风过耳,他却吹皱一池春水。当即说,要还原其景其状,写出一部小说来。我不以为然,在时下这个年头,只打雷不下雨已成常态,说几句客套话讨人高兴,无足嗔怪。万万没料到,仅仅来了个春秋更迭,寒暑易节,一部煌煌大著居然摆在我的案几。我惊讶,我欣喜,赶紧捧卷展读。一读大喜过望,禁不住拍案叫好。
从实说,写一部关于《弟子规》的小说不难,写一部关于《弟子规》的好小说很难。难在这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不能瞒天过海,不能腾云驾雾,只能顺意铺展,只能循规蹈矩,弄不好还要削足适履。如此戴着镣铐跳舞,要跳好谈何容易!然而,苏胜勇先生不仅跳了,而且跳得很好。好在用美好心灵诠释了美好人生的行为规范,好在用美好笔墨活画了美好规范的形成图景。这让我想起了著名作家赵树理,在某种意义上说,苏胜勇和他有异曲同工之妙。读赵树理的作品,一个突出的感触就是,他是在与时代共舞。时代的需求,时代的缺失,往往就是他写作的命题。这很容易陷入图解政治的囹圄,所幸他深谙文学之道,以丰富的生活情趣化解了概念,人物血肉丰满,故事生动有趣,作品引人入胜。从这一点窥视,苏胜勇先生深得赵树理之道,以生活的清水泡茶,茶雅;熬粥,粥香。独具韵致的美味氤氲了整个《弟子规传奇》。
那就具体说说其中的妙处。妙在起伏跌宕的情节,化解了平铺直叙的危险。文似看山不喜平,命题写作最易陷入的沟壑是一览无遗。苏胜勇先生善于运用情节,或说善于编制故事,《弟子规》草成后,且不说贾存仁费心修改,随着时光的推移,竟然屡遭劫难,火烧、被盗、水浸,一波三折,看得人时时提心吊胆。妙在人物性格成长峰回路转变化,避免了一副面孔到终老的教条。不少作品的失败就在于,人物从露面到终了,好就好,坏就坏,没有转变。苏胜勇先生笔下的人物没有落入俗套,而是随着阅历和见识,不断成长变化。主要人物贾存仁是这样,童年聪明过人,却喜欢自作聪明。后来经过先生点化,猛然顿悟,外向变内秀。陪衬人物陈贯通是这样,纨绔子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按照常规会沦为地痞流氓。岂料,作家笔锋一转,陈贯通迷途知返,成了为国建功的英才。妙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细节,跳出了生编硬造的囹圄。写作常见的现象是,高手将假的写成真的,低手将真的写成假的。区别在于,会不会使用细节。苏胜勇先生是运用细节的高手,因而展卷一读就会被浓郁的乡土气息俘虏了身心,明明知道这是作家主观建构的浪漫世界,却甘愿受他的蛊惑,心悦诚服地去读,读得不知晨昏、不知冬寒。书中细节多多,仅举一例。贾存仁出生时难产,如何生下?竟然是放炮竹“轰”出娘胎的。这一“轰”,他出生了,母亲却落下病根。这为后来母亲卧床不起埋下了伏笔,也为贾存仁少年行孝留下了余地。说大些,是神来之笔;说小些,是对生活熟悉。苏胜勇先生如此栩栩如生地演绎,演绎出了《弟子规》这美好经典炼成的过程。
《弟子规传奇》的种种妙处,不是一篇短文能够历数清的。好在图书就要面世,读者尽可细细品读分享,勿需我再多说。还想说的是,苏胜勇先生的文章总能读出赵树理的风味。无论是先前推出的《从太行到延安》,还是《辛亥遗事》《日月》《秋月》《烽火英雄》《京都一处》以及这部《弟子规传奇》,都不乏这种感觉。此为何故?水土使然。赵树理家乡是沁水县,苏胜勇先生家乡是浮山县,别看中间有山脉阻隔,却只能阻隔风雨,无法阻隔文化。两地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滋养出的果实自然风味异中有同。年逾花甲,是一般人落日叹黄昏的时光,苏胜勇的创作激情却高度喷发,令人叹为观止。那就祝愿他喷发、再喷发,喷发出赵树理般的光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