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霍元辉
宏村美景
2016年11月12日,我们结伴自驾,到安徽省黟县的宏村游览。这是我第二次游览宏村。记得第一次到宏村是2010年初春,那时的天气还较凉,但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正值开放之季,漫步于具有典型水乡风貌、粉墙黛瓦的皖南乡村特色的宏村,看到这里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村中各家各户的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节省时间观赏精华,我们购票进入景区之后请了一位导游带领我们游览。据导游介绍: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村中那巍峨苍翠的雷岗是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向西错落有致的民居宛如庞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胃和牛肠。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故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的溪河上先后架起了4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进入景区大门,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宏村南湖。我们绕湖而行,看到的南湖呈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周围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绿荷摇曳,野鸭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浮光倒影,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我们被这仙境般的景致所陶醉,长镜短镜的拍摄不停,在导游的多次催促之下,才离开了南湖。进入下一观光点——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位于宏村南湖之侧,在明朝末年,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6座私塾,又称“依湖六院”。清嘉庆19年此六院被合并,取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在这里走出了许多的名人雅士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南湖书院是座具有传统徽派风格的古书院,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及祗园六部分组成。一湖碧水位于书院前,连栋楼舍接着书院,黛瓦粉墙的房舍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幅。
敬德堂位于宏村牛肠水圳下游转弯处,建于清初顺治年间(1646年),厅堂背向排列,前后厅均有天井,两侧为厢房,南侧为前院,北侧为厨房,东侧还有一座面西朝东的大花园。整幢建筑装饰简朴,是明末清初民居的代表作。“敬德堂”反映了主人希望自己的后人能积德行善,所以在楼堂上雕刻的图案将这意愿表现得淋漓尽致。门楼最下层的吉祥水兽图,形为在滚滚的波涛之中,两只鲤鱼艰难地跃出水面,鲤鱼跳龙门即希望其子孙后代能在官场上出人头地。其屋内正厅东西两侧各有6扇莲花门,中间挡板上雕刻有蝙蝠,而且都是5只,称之为“五蝠奉寿”之意,厢房窗上镂空雕刻铜钱图案,窗下栏板上雕刻的万字图案,意为多财多福。整个建筑和布局充分体现了徽派建筑在鼎盛时期特别注重雕梁画栋的特色。
顺着水圳上行,我们到了宏村的“牛小肚”月塘,也称月沼。这个修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池塘虽然不大,但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是游人的必到之处。月塘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周,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依墙静坐聊天,妇女塘边浣纱洗衣,游客不停地择景拍照。关于宏村的起源,导游介绍说古时宏村出了个名人王思齐,他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秋冬泉涌不息,即三次聘请有名望的风水先生和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其牛肠水圳九曲十弯,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即成现形月塘。其水圳在全村总长1200多米,绕过家家户户,常年清水不断。由于宏村人在村的上首浥溪河上拦河建水坝,用石块砌成了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落差,把一泓碧水引入村中,形成水圳九曲十弯,穿堂过屋,经月沼,最后注入南湖,出南湖,灌农田,浇果木,重新流入濉溪,滋润得满村清凉,使静谧的山村有了神奇的动感。
月沼之旁的汪家宗祠,是非常醒目的一座家族祠堂,它建于明代,建筑平面是“凸”字形。入内看到,正厅为七开间,中有一口天井,前有围廊,门旁有抱鼓石。正厅四根前檐柱粗大厚实,呈菱形,有非常独特的建筑风格,而祠堂之前、月沼周围的那些高墙阔门的大宅是古代专门供族中辈分最高、地位最显赫的人居住的地方。由于祠堂所处的特殊位置,所以这里也是游客的必到之处,人们在游览参观之余,不禁对这里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感叹不已。
沿着水圳,我们一路在导游的带领下经过德义堂、乐叙堂、敬修堂、承志堂等参观点,到达了树人堂。树人堂也称民艺收藏馆,为弘扬徽州历史文化,其多年来从民间收集了明清时期的老作坊机械、石制器具、徽州版画、民俗用品、徽商书信等,彰显了当年徽州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敦厚堂是一幢距今200多年的清代老宅,在这里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阳光是如此的透明,天空是如此的湛蓝,坐在绿意萦绕的小院,品尝茗茶,耳闻轻柔的乐曲,使人不禁放下尘世间所有的纷扰,任由思绪万千飞扬,风轻云淡,花香鸟语,在纯净的空气里感觉到生活是如此美好,和谐稳定的社会真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基础。
斜阳余晖,我们在宏村的游览结束了。游人们的脚步声也在迷人的街巷之中渐渐消散。在顺着南湖的岸边返回的途中,我们看到的是绿荫下的湖面微风吹拂,波光粼粼,荡漾着对面古民居的倒影:粉墙、黛瓦、马头墙、蓝天白云,在湖边,妇女在浣洗,儿童在戏耍,鹅鸭成群戏水,游人不停地拍摄……宏村,真不愧是一幅中国画里美丽的乡村。
责任编辑: 吉政